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第四版)课件:事故预防措施.pptx
事故预防措施;一、事故预防技术措施;(1)控制能量。
常用的能量控制方法有:
1)限制能量。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
3)防止能量积聚。
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
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
10)提高防护标准。;(2)危险最小化设计。通过设计消除危险或使危险最小化,是避免事故发生,确保系统安全水平最有效的方法,而本质安全技术则是其中最理想的方法。;为达到危险最小化这一目标,设计系统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1)通过设计消除风险。
2)降低危险的严重性。;(3)隔离。隔离是物理分离的方法,用隔挡板和栅栏等将已确定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离,以防止危险发生或将危险降到最低水平,同时控制危险的影响。隔离技术常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隔离不相容材料。
2)限制失控能量释放的影响。
3)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或放射源、噪声等对人体的危害。
4)隔离危险的工业设备。
5)时间上的隔离。;(4)闭锁、锁定和联锁。闭锁、锁定和联锁的功能是防止不相容事件的发生,防止事件在错误的时间发生或以错误的顺序发生。;1)闭锁和锁定。闭锁是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的区域;锁定是保持某事件或状态,或避免人、物离开安全、限定的区域。
2)联锁。联锁保证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事件不发生。联锁既可用于直接防止错误操作或错误动作,又可通过输出信号间接地防止错误操作或错误动作。;(5)故障—安全设计。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里也能保证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设计。;按系统、设备在其中一部分发生故障后所处的状态,故障—安全设计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故障—安全消极设计。这种设计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使系统停止工作,并将能量降低到最低值,直至采取矫正措施。;2)故障—安全积极设计。故障发生后,保持系统以一种安全的形式带有正常能量,直至采取矫正措施。
3)故障—安全工作设计。保证在采取矫正措施前,设备、系统正常地??挥其功能。这是故障—安全设计最可取的类型。;(6)故障最小化设计。
在故障—安全设计不可行的情况下,故障最小化可作为设计的主要方法。故障最小化设计有三种方法。;1)降低故障率。这种方法是可靠性工程中用于延长元件和整个系统的期望寿命或故障间隔时间的一种技术。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提高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系数和余量是降低故障率的典型方法。;2)监控。监控是利用监控系统对某些参数进行检测,保证这些参数无法达到导致意外事件的危险水平。监控系统分为检知、判断和响应三部分。;检知部分由传感元件构成,用以感知特定物理量的变化。判断部分把检知部分感知的参数值与预先规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被检测对象的状态是否正常。响应部分在判明存在异常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停止设备运行、停止装置运转、启动安全装置、向有关人员发出警告等。;3)报废和修复。这种技术是针对意外事故设计的。在一个故障、错误或其他不利的状况已发展成危险状态,但还未导致伤害或损伤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限制状态的恶化。;(7)告警装置。告警用于向危险范围内人员通告危险、设备问题和其他值得注意的状态,使有关人员采取纠正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告警可按人的感觉方式分为视觉告警、听觉告警、嗅觉告警、触觉告警和味觉告警等。;1)视觉告警。视觉告警是一种通过视觉传递危险信息的告警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①亮度。
②颜色。
③信号灯。
④旗子和飘带。;⑤标志。
⑥标记。
⑦符号。
⑧书面告警。
⑨告警词语。;2)听觉告警。
3)嗅觉告警。
4)触觉告警。
5)味觉告警。;2.防止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实物隔离。
1)距离隔离。涉及爆炸性物质的物理隔离方法,将可能发生事故、释放出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工艺、设备或设施布置在远离人员、建筑物和其他被保护物的地方。;2)偏向装置。采用偏向装置作为危险物与被保护物之间的隔离墙,其作用是把大部分剧烈释放的能量导引到损失最小的方向。
3)遏制技术。遏制技术是控制损伤常用的隔离方法,主要功能是遏制事故造成更多的危险,遏制事故的影响,为人员提供防护,对材料、物资和设备予以保护。;(2)人员防护装备。人员防护装备由人们身上的外套或戴在身上的器械组成,以防止事故或不利的环境对人的伤害。
(3)能量缓冲装置。能量缓冲装置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吸收部分能量,保护有关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是指系统中人为设置的容易出故障的部分。其作用是使系统中积蓄的部分能量通过薄弱环节得到释放,以小的代价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达到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目的。;(5)逃逸和营救。当事故发生到不可控制的程度时,应采取措施逃离事故影响区域,采取自我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