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发布:2025-05-23约1.24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联盟校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

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八年前由微软“小冰”生成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引发热议,它虽

然折射出冰心、李金发、徐志摩等著名诗人的影子,但同时也暴露了模拟和拼凑的痕迹,大多

读者认为它离真正的诗歌还十分遥远。

当时间来到2025年1月,国产AI大语言模型工具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令许多中文创

作者震撼不已。这款问世数日便撼动了全球AI市场的模型,通过分析超万亿字的优质文本

,建立起包含8000多种修辞手法、300多种叙事结构、200多种文体特征的知识网络。这也意

味着,人们借助AI,能在极短时间内写出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文本,无论是文学作品、新

闻报道还是广告文案、教育资料,统统不在话下。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模型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不免担忧:

大语言模型会不会对纯人工写作造成“降维打击”?对此,许多作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忧。知名

作家永城曾将正在创作的小说的梗概告诉DeepSeek,让它试着完成一部小说,看到结果后

,他彻底放下心来。DeepSeek生成的作品虽然文字华丽、逻辑链完整,但它一般会选取最

常出现的语句、比喻、情节和立意。对于算法而言,使用频次最多的文字和写法,就是最稳

妥的选择。DeepSeek、ChatGPT等模型的根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利用已有的叙

述、描写、比喻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答案,而非基于创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对世界的观察

以及从中总结出来的心得。永城说:“而这些经历、观察、体验和总结才是人类的智慧、创作

的源泉。”

(摘编自戴雪晴《人机协作会是写作新趋势吗?》)

材料二:

人工智能写作充分开掘了数字技术潜能,为网络文学成为真正的“数智文学”铺平了道

路。网络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印刷文学,最关键之处在于数字技术使文学生产的底层逻辑发生

了从类比法则向计算法则的转换。在印刷文学中,人类主体的思想、情感、体验在各种类同

性的物质媒介之间表征、传递、复制、接受,此即类比性文学生产。在网络文学中,上述一

切都成为按计算法则进行的数字化活动,即通过采样和量化方式将类比世界中的连续性事物

转化为可以标注出一定数值的离散性数据模块,它们可以在保留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组合成

更大或被分割为更小的对象。这种情况在一般性网络文学生产中已经存在,不过还不够典型

。人工智能写作则通过强大算力处理海量数据,使文学信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拆装组合可以

瞬间精准完成,这个过程被称为审美数字编程。此时,人工智能虽无法拥有人类的经历、

体验、情感,却可以完整复现人类作者所创作的一切,甚至会“涌现”人类作者难以创造出的

审美素质和新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单小曦《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重大变革》)

材料三:

无论古今中西,都十分强调艺术创作内蕴的创造性。艺术史学者詹森在其所著《艺术

史》序言中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与“制造”的不同,因为制造侧重于“技”的层面,工匠们从一

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制造什么样形态的产品;而创作更强调“艺”的层面,艺术家更看重的是灵

活甚至冒险的调整。相较之下,目前AI创作的生成过程更近乎于“技”的一端,因为其往往

是按照特定模式来制作产品的。以智能写作为例,程序更擅长撰写那些强调一板一眼的程

式化文本,比如文案和新闻稿,而不擅长撰写那些需要通过深刻思考才能抵达的创意类文

本和需要阅历支撑的情感类文本,比如运用隐喻、暗示等修辞手法的诗歌,以及用个人经

历过的苦难写就的情感散文和小说。

人工智能确实是具有一定的创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