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疗指南PPT课件.pptx
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疗指南汇报人:xxx2025-05-21
目录引言定义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目录诊断标准治疗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处理结语
01引言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01术后感染害处大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术后感染,延长住院,加重经济负担。或致骨折不愈合、骨缺损,甚至截肢风险,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02医学进步控感染随着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对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布了《诊疗指南》,以提升防治水平。
诊疗指南发布意义《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疗指南(2025)》的发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全面的诊疗指导,提升感染防治水平。科学规范助诊疗本指南整合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涵盖感染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整合成果防感染0102
指南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成为治疗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感染作为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南背景本指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认识,提供科学、规范、全面的诊疗指导,以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指南目的
02定义与流行病学
术后感染定义术后感染分早、迟、晚三期,早期术后30天内,迟发30天至1年,晚期超过1年。感染范围分表浅、深部及器官/腔隙感染,影响范围不同。术后感染类型表浅切口感染影响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感染波及肌肉、筋膜,器官/腔隙感染则涉及关节腔、骨髓腔等,症状随感染部位深入而加重。感染症状表现
流行病学感染发生率5%。高危因素复杂因素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闭合性骨折,而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风险更高。复杂骨折、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几率。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和高能量损伤增多,术后感染防治面临更大挑战。123
03发病机制
病原体入侵切口染菌风险手术过程中,皮肤表面及空气中的细菌可能意外进入手术切口,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为主要病原体。01耐药菌挑战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强,易致严重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与内固定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相关,革兰阴性杆菌在术后感染中占一定比例。02
老年免疫衰退糖尿病与免疫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其免疫力自然下降,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因此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损害白细胞功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加术后感染风险。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营养不良与免疫营养不良患者缺乏关键营养物质,影响免疫细胞生成和功能,同样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免疫抑制与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以及存在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均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
内固定材料与局部微环境改变内固定材料植入后,其表面可吸附血浆蛋白,为细菌黏附提供条件,进而形成生物膜,增加感染风险。生物膜形成风险生物膜抗感染挑战骨折手术加重感染生物膜内细菌处于低代谢状态,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攻击,使得感染难以控制。骨折部位损伤和手术操作会破坏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氧,为厌氧菌生长创造条件,进一步加重感染。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长与风险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细菌污染机会增多,导致术后感染风险上升。01血肿与感染风险术中止血不彻底导致的血肿,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进一步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02手术质量与预后手术操作粗暴会造成组织损伤,影响局部血运和愈合能力,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加术后感染风险。03内固定材料选择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安装不牢固等,也可能引发微动,影响骨折愈合,增加感染风险。04
04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表现疼痛与压痛感染部位持续疼痛,程度剧烈,于活动或按压时加剧,可伴局部压痛,范围超切口,严重时可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表现。肿胀与渗出窦道形成切口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部分患者出现渗液,早期渗液可为清亮或淡黄色,随着感染加重,渗液变为脓性,甚至出现切口裂开。晚期感染患者,由于感染持续存在,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可形成窦道,从窦道内持续排出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见死骨碎片排出。123
全身症状表现40℃。感染扩散至全身,可引发脓毒血症。发热与寒战早期感染全身症状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患者感到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加快。乏力与食欲差反应蛋白升高等全身炎症反应。若感染扩散至全身,可引发脓毒血症,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05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是感染的常见表现,但部分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仅轻度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