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微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原卷版).docx
微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
目录
TOC\o1-3\h\u 1
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 1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1
2
考法01反应速率图像 2
考法02化学平衡图像 8
考法03工业生产中速率与平衡图像 11
14
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
考点内容
考点分布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2024·辽宁卷,3分;2024·安徽卷,3分;2023辽宁卷12题,3分;2023山东卷14题,4分;2022浙江1月选考19题,2分;2022湖南卷14题,4分;2022广东卷15题,4分;2022河北卷11题,4分;
化学平衡图像
2024·湖南卷,3分;2024·辽宁卷,3分;2023·重庆卷,3分;2023湖南卷13题,4分;2023浙江6月选考14题,3分;2022江苏卷13题,3分;2022广东卷13题,4分;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高频考点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反应速率图像与平衡移动图像综合考查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备考策略】解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看图像
一看面——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量(如纵坐标是反应物百分含量,还是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确定坐标值与化学量的正变与负变关系。
二看线——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斜率大小、升与降、平与陡、渐变与突变、连续与断变、转折等),同时对走势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要分段进行分析,找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例如,升高温度,v吸增加得多,v放增加得少;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三看点——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终点(终点是否达到平衡),转折点(转折点前后影响的主要因素不同)等;此外还有顶点、拐点、交叉点、平衡点等都要认真分析。
四看辅助线——要不要作等温线、等压线,讨论单变量。
五看量——一般标出具体数值的量在解题中都会用到。
第二步:想规律
在看清图的基础上,根据坐标x轴的变化,确定y轴的变化,结合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变化的本质原因。
第三步:作判断
看条件(T,p,c)eq\b\lc\{\rc\}(\a\vs4\al\co1(找图示变化→定移动方向1,原理找变化→定移动方向2))→同结果正确,不同则错。
【命题预测】
预计2025年高考会以新的图像、新的真实情境等为载体,主要涉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等知识,重点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一般较大。
考法01反应速率图像
1.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由图像变化分析外界条件对其影响,已知反应为mA(g)+nB(g)pC(g)+qD(g)ΔH=QkJ·mol-1。
(1)“渐变”类v-t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2)“断点”类v-t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n>p+q(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且Q>0(吸热反应)
t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n<p+q(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且Q<0(放热反应)
t1时v′正、v′逆均突然减小,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n<p+q(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
t1时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且Q<0(放热反应)
t1时v′逆、v′正均突然减小,且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n>p+q(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
t1时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且Q>0(吸热反应)
(3)“平台”类v-t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n=p+q(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
t1时v′正、v′逆均突然减小且v′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