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要点归纳.pdf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要点归纳
一、年、月、日
(一)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1.年、月的天数
一年固定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
月、12月,每个大月均有31天;4个小月,即4月、6月、9月、11月,小月每月有
30天。而2月较为特殊,它既不属于大月也不属于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
的2月则有29天。
记忆方法上,可采用拳头记忆法,紧握拳头,凸起的关节对应的月份为大月,凹
下去的部位对应的月份除2月外是小月;也可用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2.日与其他时间单位的关系
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这组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是时
间计算和应用的基础,例如计算一天内经过的时间,就需要依据这些换算关系进行准
确推算。
(二)闰年
1.闰年的判断规则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
才是闰年。例如,2024年,因为2024÷4506,没有余数,所以2024年是闰年;而
2100年,2100÷4005……100,有余数,所以2100年是平年。
理解闰年的设置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
的时间差,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能使历法与地球公转周期更加吻合。
2.平年与闰年的天数差异
平年一年的天数为31×7+30×4+28217+120+28365天;闰年一年的天数为
31×7+30×4+29217+120+29366天。在计算较长时间跨度的天数时,需准确判
断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时间的计算
1.计算经过天数
计算从一个日期到另一个日期经过的天数,可采用分段计算或直接相减的方法。
若两个日期在同一个月,直接用结束日期减去开始日期;若不在同一个月,需分段计
算每个月经过的天数,再求和。例如,计算从7月15日到8月10日经过的天数,7
月有31天,7月经过的天数为31-15+117天,8月经过10天,一共17+1027
天。
2.计算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时间,可将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后进行计算。普通计时法转化
为24时计时法,上午时间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需加上12时;24时计时法转化为
普通计时法,小于12时的时间不变,加上凌晨、上午等词语,大于12时的时间需减
去12时,并加上下午、晚上等词语。例如,一场电影14:30开始,16:20结束,经过
时间为16时20分-14时30分1小时50分。
二、乘法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整十数乘整十数: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所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例如计算30×40,先算3×412,两个因数末尾共
有2个0,所以结果是1200。
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
上1个0。如20×34,先算2×3468,再添上1个0,结果为680。
2.笔算乘法
不进位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
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
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例如计算23×12,先算
23×246,再算23×10230,最后46+230276。
进位乘法:计算方法与不进位乘法类似,但每一位相乘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几,
并且在计算下一位时,要加上进位的数。如计算34×25,先算34×5170,向十位进1,
个位写0;再算34×20680,加上进位的10得690,最后170+690860。
(二)整理与复习
1.知识梳理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进行系统回顾,明确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场
景和计算要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乘法运算有更
清晰的整体认识。
2.易错点强化
针对学生在乘法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进位错误、数位对齐错误等,进行专
项练习和重点讲解。通过典型错题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掌握正确的计算方
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吨的认识
(一)质量单位概念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用于计量很重的物体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字母“t”表示。
在生活中,像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