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pptx
整合还是排斥?
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
与社会行为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齐齐哈尓
框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机会的增多与差异的维持行动者:舞台与行为变动迁时代的价值辨析结语:整合的基础?如何整合?
1.1.1研究问题做大的蛋糕如何分?2006年招生540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乐观的观点:蛋糕做大了,吃到的人更多了——扩招有利于社会公平——?不同的群体究竟从做大的蛋糕中分羹如何?
扩大的机会是否惠及各个阶层?社会筛选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从“有”与“无”接受高等教育到“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不同群体从高等教育中受益如何?在城乡之间、在不同的社会资本家庭之间、在不同的文化资本家庭之间,其子弟跨入高等教育的机率有多少?
1.1.3削弱差异还是扩大差异?高等教育系统是在削弱学生社会出身上的差异,重塑一种新的“共同身份”还是在扩大彼此之间的差异,甚至形成明确的社会区隔?
1.2自我认同的变化从“接班人”到“劳动者”,大学生的认同如何变化?添加标题“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0年代添加标题“到IT去,到公司去,到祖国最精彩的地方去!”——2002年添加标题以历时性来看,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有何变化?添加标题以共时性来看,不同类型的学校,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有何不同?添加标题从“天之骄子”的接班人到“普通劳动者”,其人生理想、学业动机、能力定位、人格期待究竟如何?添加标题
1.3研究的核心视角变迁:社会变迁——文化的敏锐性——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独特性1分化:社会分层——学校的层级化——学生群体的分化——大学生的身份认同2行动者:作为行动者的学生——取代了作为受动者的教育对象3
样本学校
1.4.2学校抽样情况学校人数有效百分比北大3308.80%清华1864.90%人大43311.50%中国政法大学3439.10%化工大学2596.90%北方交大3198.50%中国农业大学1945.10%中国地质大学57515.20%北京建筑工程学院361.00%北京石油化工大学1062.80%北大医学部3378.90%北京联大2927.70%科技经营管理学院3639.60%总计3771100.00%
1.4.3专业分布
1.4.4年级与性别分布
logo高等教育大众化:
机会的增多与差异的存在入学机会的差异显著:较之于农村学生,城市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家庭社会资本优势与中间的阶层获得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家庭文化资本越优,子女获益越多。
2.2学校层级的视角高等教育内部分化严重,不同学校的资源、培养定位、办学水平:从量的不同到质的差异在高等教育内部,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不同的专业学科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综合性大学,作为选拔与培养精英的场所,聚集了最大比例的优势阶层的子弟(41.5%);在专科院校与民办学校中,中间阶层的比例最大(分别为54.4%和64.1%),这说明扩大了的入学机会使更多的中间阶层家庭受惠,而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子弟获益甚少。
2.3女生的家庭背景整体优于男生:
高等教育的门槛更高
男女生地域来源对比
3、行动者:舞台与选择
3.1社会空间在:社会空间的宽与窄、机会的多与少、社会信任度的高与低、社会宽容度的高与低上,大致都呈正态分布但在:面临的压力与父辈相比:很轻1—2—3—4—5很重
社会选择:代际向上流动
代际流动与学校层级社会地位与父母相比更差不变更好不确定综合性大学0.6%3.4%83.7%12.2%单科性大学1.3%1.9%83.8%13.0%艰苦行业院校1.2%5.6%81.1%12.1%专科院校2.1%5.3%74.5%18.1%民办院校3.1%3.1%64.4%29.3%
3.2社会选择:社会角色的“去精英化”社会精英(法律、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员(清华、护理学院、建工)普通职员(民办、北京联大、石油化工大学)技工、体力劳动者劳动力市场的等候者
3.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抱负
4.有分歧的行为策略
4.1务实的毕业打算
毕业打算(1)
毕业打算(2)
毕业打算(3)
4.2.1升学动机:不得不为之
4.2.2专业兴趣专业兴趣
选择工作的原因
01添加标题校园生活观念与行为02添加标题哪一个选项比较符合你的大学生活?03添加标题很忙碌,但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27.1%)04添加标题丰富多彩,每天都有新收获(24.4%)05添加标题平庸且平淡,没啥特别的(24.0%)06添加标题大学生活充满竞争和活力(10.2%)07添加标题大学生活空虚无聊,如同混时间(9.2%)08添加标题生活浪漫悠闲(5.0%)
4.3.2校园生活最困扰的问题
4.3.3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