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docx

发布:2025-05-23约1.88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

(0444)

技师学院

编制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于2023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高级工层次,由技师学院主导,行业协会支持,共同制定,于2023年3月6日经汽车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评审论证后提报给教务处。2023年3月26日学院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提出了评审及修改意见,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

主要编制人: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技师学院

副教授

技师学院

讲师

技师学院

助教

审核人

职务

姓名(签名)

汽车技术学院

院长

黄春海

教务处

处长

学院

分管教学工作院长

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

(二)专业代码:0444

入学要求及学制、层次

(一)招生对象:初中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二)学制:五年

(三)培养层次:高级技工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检修等理论知识,具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线控执行系统装配调试、测试、标定及整车测试等核心技能,面向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服务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智能网联汽车维护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辅助设计等工作,能够从事普通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检修、性能测试、装配调整、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层级培养目标

层级

培养目标

高级工

培养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生产、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销售、智能网联汽车售后服务等企业就业,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售后服务职业岗位群(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设备维修工、前台接待等)工作,胜任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设备装配、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设备的装调、智能网联汽车电控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设备的维修、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电气、车联网等系统的疑难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工作任务,具备沟通协调、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与解决单一系统疑难故障职业素养,达到汽车维修工高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三)就业面向

就业领域

就业面向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

汽车智能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线控执行系统的装配调试、测试、标定,以及整车测试与车联网综合测试等。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设备检测员、电子产品装调员、智能网联汽车性能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检修员、生产企业中级管理者等。

智能网联汽车的销售与技术服务企业

智能网联汽车销售、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智能网联汽车检修员等。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产品的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服务顾问、智能网联汽车销售员、智能网联二手车鉴定与估价员、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技术经理、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企业高级管理者等。

培养模式

学院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形势,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创建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培养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根本的“双核培养、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体制

本专业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在“双核培养、工学一体”理念指导下,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建设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人才培养模式

(1)本专业采用“双核培养、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由教学专家、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指导。

(2)校内学习

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均在校内完成,分布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均采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型”项目工学一体化教学法。

(3)校内实训

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每个学期均安排有校内实训课程。校内实训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完成,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在专业实训室开展,由专任教师执教。专业实训室的布局与布置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任务和技能训练项目均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通过校内实训,使学生初步体验职场,了解常见工作任务和内容,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

(4)顶岗实习

第九和第十学期安排有顶岗实习。经过学生和合作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学生到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顶替企业员工岗位进行生产性实习。逐渐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工作流程,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毕业时实现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职业素养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