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5-05-23约3.8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一、课题

《梅花》

二、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绝句,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诗中通过赞美梅花严寒中独自开放、散发暗香的特点,借梅花来表达自己即使处于困境,依然坚持操守、保持高洁品质的心境。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课文位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初步的诗歌理解能力。这首诗短小精悍,诗句简单易懂,很适合作为二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范例。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之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提高对古代诗歌的认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从知识体系上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四季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梅花是在冬季开放的花朵,这为理解诗中的“凌寒独自开”奠定了基础。而且在语文学习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和词语,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梅花》,背诵古诗。

-认识“梅、墙、角、枝、凌、寒、独、自、遥、知、为、有、暗”13个生字,会写“梅、角、枝、墙、独、遥”6个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借助图片、多媒体等资源,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借梅花所表达的高洁品质,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守自我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感受古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借梅花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梅花傲雪凌霜的画面,并且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意思。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精读时,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例如,在讲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句,然后教师范读,强调“凌”字的读音,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读准节奏和语调,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梅花独自开放的孤独和坚强。

2.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在严寒中开放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如在讲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时,播放一段雪花纷飞,梅花在枝头绽放,隐隐有暗香传来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梅花与雪的相似之处以及梅花独特的香气,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

3.讲解法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例如,解释“凌寒”就是冒着严寒的意思,“遥知”是远远地就知道,“为有”是因为有的意思。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4.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分享自己对梅花的感受等。例如,在理解了诗句的基本意思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梅花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同学们,冬天到了,很多花草树木都凋谢了,但是有一种花却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学生回答:梅花)

-教师:对,就是梅花。梅花非常美丽,而且它不怕寒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梅花的古诗,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板书课题:梅花)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2分钟)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多媒体出示生字:“梅、墙、角、枝、凌、寒、独、自、遥、知、为、有、暗”。

-教师领读生字,正音。

-开展识字游戏,如“开火车读生字”“生字接龙”等,巩固生字的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梅、角、枝、墙、独、遥”6个生字。

-以“梅”字为例,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讲解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梅”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木字旁的捺变成点,右边是“每”字,要写得紧凑一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