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贞观政要纳谏》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贞观政要纳谏》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乾元殿①以备巡狩。玄素②上疏谏:
“陛下智周万物,震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志之所欲,何事不从?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良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胜,神祇不可以亲恃。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如始,可以永固。方今承百王之末,属凋弊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东都未有幸期,即令补葺;诸王今并出藩,又须营构。兴发数多,岂疲人之所望?其不可一也。陛下初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毁,天下翕然,同心倾仰。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其不可二也。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乃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劳役过度,怨潇将起。其不可三也。百姓承乱离之后,财力凋尽,饥寒犹切,生计未安,三五年间,未能复旧。奈何营未幸之都,而夺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浇漓之俗,为日尚浅,未甚淳和,斟酌事宜,讵可东幸?其不可五也。臣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则天下幸甚矣。”
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纳谏》)
[注]①隋炀帝大业年间始建,后焚毁,唐太宗欲重建。②张玄素,隋末唐初大臣。
14.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尝见隋室初造A此殿B楹栋C宏壮D大木E非近道F所有G多自豫章采来
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凭借,与《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思相同。
B.幸,帝王到某地,与《鸿门宴》“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不同。
C.“而夺疲人之力”与《齐桓晋文之事》“牛何之”的“之”用法不同。
D.干,冒犯,文中具体指张玄素以臣子的身份谏阻唐太宗重修乾元殿。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下诏修复东都洛阳的乾元殿,以备巡狩使用。张玄素上书反对,规劝太宗厉行节俭。
B.张玄素指出唐太宗平定东都时,撤毁奢华宫殿,已受天下非议,如今大兴土木,将更招致怨恨。
C.张玄素认为隋炀帝兴建乾元殿,穷奢极欲导致灭亡,直言唐太宗如今劳民伤财是步亡隋后尘。
D.唐太宗意识到乾元殿不宜修建,应立即停工,并大为赞赏张玄素的忠诚刚直,决定给他赏赐。
1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如始,可以永固。
(2)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
18.魏征曾劝诫唐太宗“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张玄素的哪些说法与“知止以安人”不谋而合?请简要概括。
【答案】14.BDG15.A16.B
17.(1)只有大力倡导节俭,减轻赋税,自始至终谨慎对待,国家才可以长久稳固。
(2)哪里有开始憎恶隋宫的奢华侈靡,现在却又承袭那种雕琢华丽呢?
18.①体谅民生艰难:百姓刚经历战乱,财力耗尽,饥寒交迫,生活尚未安定,三五年内都难以恢复,如果此时营建洛阳,会剥夺百姓的劳力,使百姓更加疲惫,这与“知止以安人”中停止劳民伤财之举,使百姓安定的思想相符。
②倡导节俭克制:当前正处于百王之后,民生凋敝,应当用礼制来节制,陛下应以身作则,停止修建洛阳乾元殿这种耗费人力物力的工程。
③避免滥用民力:当前诸多工程兴发,如东都补葺、诸王营构等,劳役过度,会引发民怨,应该停止修建洛阳乾元殿,以安抚百姓。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臣曾经看到隋朝开始建造这座宫殿,殿中的楹柱屋梁宏大壮硕,大木不是近处道路上所能有的,大多是从豫章采伐而来。
“隋室初造此殿”是“见”的宾语,B处断开;
“楹栋宏壮”为主谓结构,是对殿宇的楹栋的描述,“大木”是下句主语,D处断开;
“大木非近道所有”为主谓结构,表意完整,且“多自豫章采来”前省略主语“大木”,G处断开。
故选BDG。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A.错误。凭借;/借给。句意:凭借着周室的余威。/把兵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
B.正确。帝王到某地;/幸亏。句意:东都没有确定出行巡幸的日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