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第五章.ppt
动画概论隋津云主编——第五章材料动画制作综述第一节材料动画概述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了解材料动画的种类、形态特征、美学特点和创作方法,对材料动画创作建立兴趣,分析材料动画试验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同时发掘用多种材料创作动画的可能。学习重点:直接绘制材料动画的创作特点;偶动画创作的分类及各自的创作特点。第一节材料动画概述动画是一门多元的艺术,其创作的手法、创作的媒质、影片的样式、影片的角色等创作要素无一例外都体现着多元的印记,材料动画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质。世界各国的许多动画艺术大师起初都是从事各类绘画艺术创作的。就绘画工具与材料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其习惯和擅长表达的创作材料异常丰富,艺术创作多元性也就成了必然。从材料动画的制作特点来看,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平面拍摄与立体拍摄。1.平面拍摄通过摄像机垂直于画面,同时调整被拍摄对象的姿态,逐帧定格摆拍记录,一般分为上打光与下打光两种。上打光拍摄时,光源与摄像机同侧,画面上的色彩、肌理、层次充分还原,画面效果明晰,如剪纸动画。下打光拍摄时,光源位于摄像机对面,光线垂直照向摄像机,而画面位于光源与摄像机中间。下打光材料动画的画面媒介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如玻璃或浅色的布面或纸张,这样一来,摄像机其实是拍摄记录了被拍摄对象的剪影画面与光线的关系,使造型具有一种黑色、厚实的感觉,类似中国古代的皮影戏的画面效果,深沉、厚重。平面拍摄的材料动画包括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沙动画、浮雕动画、直接绘制动画及针幕动画等。2.立体拍摄立体拍摄,顾名思义,是在立体空间拍摄的片种,摄像机可从任意角度记录被拍摄对象的姿态与空间关系。灯光、机位、角色、场景不受限制,相比平面拍摄更加自由,所以立体拍摄的镜头变化也就更加丰富。尤其是摄像机不但能够轻松表现推、拉、摇、移等镜头变化。立体拍摄材料动画的代表片种就是偶动画、实物动画。偶动画在材质的选择上以黏土、木头、布料、纸、金属、胶类等为主,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泥偶动画、木偶动画、布偶动画、纸偶动画等。第一节材料动画概述剪纸动画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动画片形式。其制作原理简单、易懂,操作过程不似手绘动画烦琐,是初学者易于学习的动画技巧。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纸偶。在角色的转面动作上,只制作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4种角度,或最多再增加左右斜侧面两种角度。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片及贴在玻璃板上的前景、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便分层布光。我国观众熟悉的《猴子捞月》(见图5-1)、《渔童》(见图5-2),《猪八戒吃西瓜》(见图5-3)、《狐狸打猎人》(见图5-4)、《济公斗蟋蟀》(见图5-5)等都是出自这个摄影棚。第二节剪纸动画图5-1《猴子捞月》剧照图5-2《渔童》剧照图5-3《猪八戒吃西瓜》剧照这些影片多为典型的平面拍摄上打光剪纸动画,角色身体的各个活动关节之间用丝线或关节钉连接,便于在拍摄时由动画师调整角色动作,影片画面效果生动有趣,角色表演惟妙惟肖。剪纸动画吸收了皮影戏中身体各部分关节的连接技巧和传统剪刻艺术的造型特点,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独有的“拉毛动画”,堪称材料动画的精品,如胡进庆导演的《螳螂捕蝉》(见图5-6)、《鹬蚌相争》等。“中国学派”的剪纸动画因此享誉世界。在国外,剪纸动画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前苏联动画师尤里·诺斯泰恩的作品《苍鹭与鹤》(见图5-7)、《故事中的故事》(见图5-8)等就是成功的作品。图5-5《济公斗蟋蟀》剧照第二节剪纸动画图5-4《狐狸打猎人》剧照图5-7《苍鹭与鹤》剧照图5-8《故事中的故事》剧照图5-6《螳螂捕蝉》剧照5.2剪纸动画第二节剪纸动画偶动画通过立体的人偶或动物偶造型的表演来完成,泥偶动画是由逐帧拍摄制作而成的。一部偶类动画的制作包括了脚本创意、角色设定和制作、道具场景制作、拍摄、合成等过程。影片的立体造型材质主要包括木偶、泥偶、布偶等。因为黏土动画在前期制作过程中大多依靠手工,所以手工制作决定了黏土动画具有淳朴、原始、色彩丰富、自然、立体的艺术特色。(一)木偶动画木偶动画继承了传统木偶戏的表演模式,有很鲜明的艺术特点:面部表情不变,形体动作机械、夸张,有较强的戏剧舞台感。现代木偶动画制作工艺复杂,制作与拍摄相当费时费工。木偶主要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和银丝或金属等材料制成,以脚钉定位。木偶肢体的关节依靠机械或软性的铜丝、银丝等金属材料而活动自如,操纵者扳动木偶关节,使木偶做出一个个按顺序分解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