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PAGE
PAGE4
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并熟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有各科疾病康复治疗和评价工作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2)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正确处理的医疗问题,能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4)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尊重他们的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在职业实践中重视伦理问题,使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6)认识到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7)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具备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8)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具备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9)树立辩证批判的创新观念,具有科学态度和一定的科研基础能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参与现代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6)掌握康复治疗常用的功能评定技术。
(7)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及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8)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9)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技能要求
(1)具有运用康复治疗学方法和技术,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进行康复治疗的基本能力。
(2)具有一定的社区康复知识和方法、能组织开展社区康复活动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等协调地进行康复治疗工作。
(4)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5)具有独立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与推拿临床技术的能力。
(6)具有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了解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医学问题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
(8)具有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合考试;临床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临床技能和毕业考试。
七、毕业资格认定和学位授予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全部应修课程和培养内容,考核成绩全部合格,修满规定学分,经审核无影响其毕业的违纪现象和学籍处理情况,则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附件1: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附件2: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附件3: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件4:课外创新活动项目、要求及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