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pptx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构成许多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
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供给能量4kcal/g
合成其他含氮物质
嘧啶、嘌呤、胆碱、牛磺酸
蛋白质缺乏:
婴幼儿生长迟缓,智力发育不良;
成人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抵抗力下降、创伤后不易愈合、贫血、营养性水肿。
定义: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种类:9种,
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
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膳食中缺少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都可能限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二、必需氨基酸
表1-6WH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又称氨基酸模式,膳食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越接近,利用率越高。
01
02
3、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模式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定义:不同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所含必需氨基酸可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符合人体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原则:
食物的生物属性——远
搭配的品种——多
同时吃
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01
推荐摄入量:(表1-5)
02
与蛋白质的质量有关
03
成人(70-80g/d)
04
儿童
05
蛋白质可产生的能量占总能量10%-15%
06
举例
07
食物来源:
01
肉类、鱼类、蛋类、奶类、
02
粮食、大豆及豆制品。
03
优质蛋白(完全蛋白)
04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及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接近,利用率较高。
05
来源:动物蛋白质、大豆蛋白质
06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三个方面:含量、消化吸收率、利用率
中蛋白质含量=含氮量×6.25
质的消化率
反映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程度
AD=吸收氮÷食物氮×100%
影响因素:膳食纤维
与食物种类和烹调加工方法有关(表1-9)
02
3、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
反映蛋白质被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用保留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表示。
BV=保留氮÷吸收氮×100
(表1-10几种食物蛋白质的BV)
4、蛋白质的净利用率(NPU)
NPU=生物学价值×消化率
=保留氮÷食物氮
比较:消化率、BV、NPU
01
5、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
动物每摄入1克蛋白质增加体重的克数
PER=体重增加克数÷蛋白质摄入克数
6、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AAS)
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人体的需要越接近,利用率越高。
AAS=待评蛋白质第一限制氨基酸含量×100
理想蛋白质中该种氨基酸的含量
计算必需氨基酸比值
将待评蛋白质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与理想蛋白质比较,算出比值。
比值最低的必需氨基酸即为该种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该比值即待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
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表1-7)
氨基酸计分举例
氨基酸面粉评分模式AAs
(mg/g)(mg/g)
异亮氨酸37.04092.5
亮氨酸70.570100.7
赖氨酸*25.75546.7
甲硫氨酸+胱氨酸36.135103.1
苯丙氨酸+酪氨酸78.360130.5
苏氨酸28.34070.8
缬氨酸47.25094.4
色氨酸12.410124.0
第三节脂类(lipids)
01
脂肪(fat)甘油三脂
02
甘--脂肪酸95%动脂
03
-脂肪酸
04
油--脂肪酸
05
类脂:磷脂
06
糖脂
07
胆固醇5%定脂
08
01
脂肪的性质与脂肪酸的组成有关
02
根据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可分为:
03
饱和脂肪酸(S):不含双键
04
单不饱和脂肪酸(M):含1个双键
05
多不饱和脂肪酸(P):
06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
07
P/S比值: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
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肪的主要作用
供给能量、储存能量
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能量9Kcal
是人体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机体的构成成分,维持正常体温,保护内脏。
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增加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