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课件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pptx

发布:2025-05-21约1.1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货币政策

学习目标1、了解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2、理解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4、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及公开市场操作的运作机制及优缺点5、掌握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几种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又称稳定币值,是指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防止物价下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此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把充分就业目标定于失业率不超过4%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自然失业: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摩擦性失业: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或季节性原因自愿失业: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或自愿放弃工资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2、充分就业注意: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不包括在充分就业目标中。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统计数据,以前者为主。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常认为人均GDP大于5%的经济增长率是可接受的。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状况是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反映。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而言,国际收支平衡也成为一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国际收支平衡静态平衡:以1年内动态平衡:以一定周期内(如3年、5年)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1、诸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2、诸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几个目标之间都存在矛盾比较突出的矛盾: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菲利普斯曲线)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菲利普斯曲线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1975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关系。萨缪尔森与索洛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两者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菲利普斯曲线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可能的选择:①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如图A点;②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如图B点;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两极之间进行组合,即所谓的相机组合,如A、B之间的区域。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的高失业率和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2、诸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的物价稳定或通货膨胀率高的经济繁荣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会导致贸易收支逆差、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出现本国通货膨胀下的国际收支逆差或本国物价稳定下的国际收支顺差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三)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货币政策的目标被表述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