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2025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心跳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A.心室颤动
B.心室静止
C.心电-机械分离
D.房性早搏
答案:D。解析:心跳骤停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心室颤动、心室静止、心电-机械分离,房性早搏不属于心跳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2.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60-80次/分
B.80-100次/分
C.100-120次/分
D.120-140次/分
答案:C。解析:心肺复苏指南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3.对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至少2cm
B.至少3cm
C.至少4cm
D.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答案:D。解析:成人胸外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以保证有效的循环支持。
4.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异丙肾上腺素
答案:B。解析:肾上腺素能兴奋α、β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同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5.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A.阿托品
B.利多卡因
C.多巴胺
D.异丙肾上腺素
答案:B。解析:利多卡因是常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导速度,可用于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6.观察危重病人病情的最佳方法是:
A.在护士交接班中
B.与病人日常接触中
C.护士在阅读病历时
D.加强医护间的联系
答案:B。解析:在与病人日常接触中,可以直接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行为表现等,是观察危重病人病情的最佳方法。
7.为昏迷病人插鼻饲管至15cm时托起头部,其目的是:
A.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B.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C.减轻病人的痛苦
D.避免出现恶心
答案:B。解析:昏迷病人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为提高插管成功率,当胃管插至15cm(会厌部)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可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8.吸痰时,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
A.5秒
B.10秒
C.15秒
D.20秒
答案:C。解析:吸痰时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以免引起病人缺氧。
9.给氧时,氧气流量为4L/min,其氧浓度为:
A.29%
B.33%
C.37%
D.41%
答案:C。解析:氧浓度计算公式为: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将氧流量4L/min代入公式,可得氧浓度为37%。
10.以下关于气管插管护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A.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B.气管插管气囊应持续充气
C.定期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长度
D.观察气管插管周围有无渗血、肿胀等情况
答案:B。解析:气管插管气囊应采用最小漏气技术或最小闭合容量技术进行充气,避免持续过度充气导致气管黏膜损伤,而不是持续充气。
11.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应给予的吸氧方式是:
A.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B.高流量、高浓度持续吸氧
C.高流量、乙醇湿化吸氧
D.低流量、乙醇湿化吸氧
答案:C。解析:急性肺水肿患者应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
12.下列哪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室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解析: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需立即进行电除颤,以恢复正常心律。
13.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气道湿化的理想温度是:
A.28-30℃
B.30-32℃
C.32-35℃
D.35-37℃
答案:C。解析:气道湿化的理想温度为32-35℃,可保持气道黏膜的湿润,防止分泌物干结。
14.为防止压疮发生,应定时为卧床病人翻身,一般间隔时间为: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答案:B。解析:为防止压疮发生,一般每2小时为卧床病人翻身一次,必要时缩短翻身间隔时间。
15.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CVP)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反映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
B.正常范围为5-12cmH?O
C.CVP降低提示血容量不足
D.CVP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过多
答案:无。解析:以上选项描述均正确。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其正常范围为5-12cmH?O,CVP降低常提示血容量不足,CVP升高常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