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便携式红外吸收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5-17约9.44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便

携式红外吸收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便携式红外吸

收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编制组

二○二五年四月

项目名称: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便携式红

外吸收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项目统一编号:2020-L-29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编制组主要成员:梁宵、范蕴菲、王强、周刚、迟颖、左航、邓宝卿、

赵欣、唐帅、赵金宝

环境标准研究所技术管理负责人:裴淑玮

生态环境监测司项目负责人:仇鹏

1

目录

1项目背景1

1.1任务来源1

1.2工作过程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2

2.1被测对象(SO、NO和CO)的环境危害2

2X2

2.2相关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4

2.3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的需要5

2.4现行环境管理和监测相关技术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7

3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8

3.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8

3.2国内相关标准研究2

3.3国内外仪器现状23

3.4国内外相关标准与本标准编制的关系34

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45

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45

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4

5方法研究报告67

5.1适用范围67

5.2规范性引用文件78

5.3术语和定义78

5.4仪器的组成和结构89

5.5技术要求89

5.6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20

5.7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污染源排放现场检测178

5.8质量保证30

5.9附录30

6方法验证32

6.1方法验证方案32

6.2方法验证过程223

7与立项的差异说明234

8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情况234

9标准实施建议234

10参考文献245

附件一方法验证报告278

2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便携式红

外吸收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关于开展《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等28

项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的通知”(监测函〔2020〕4号)文件中下达了《便携式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红外吸收法测量仪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编制任务,项目由中国环境监测总

站主持,项目统一编号为2020-L-29。

1.2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组

2019年3月,根据生态环境部绿色通道标准管理程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标准内容展

开预研究,成立了由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产品设计等专业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的标准编制组。

编制组初步拟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讨论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

题,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

(2)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编写标准草案

2019年3月~2019年6月,根据原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1][2]

(国环规科技〔2017〕1号)、《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制订技术导则》(HJ2521-20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