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探究第二十一讲声现象.docx
11-
PAGE
第三篇章声、光、热学
第二十一讲声现象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微警示(1)“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原来的声音仍然会继续传播,只是不再产生新的声音。
(2)利用回声测距时,需注意所给时间是单程时间还是来回时间。
(3)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这还与是否有介质及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考点2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⑩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
?高,音调越高?
(1)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声音的分散程度
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日常
描述
俗称声音的粗、低、细、尖等
俗称声音的大、洪亮、小、轻声等
悦耳、模仿、分辨等
波形
音调高的波形?密集?
波的高低,?高则响度大,?
?低则响度小?
波的形状不同
实例
归类
?b?
?a?
?c?
a.震耳欲聋b.女低音歌唱家的“低”c.能够辨别歌手的声音
【微链接】依据特性,解读俗语
(1)“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2)“响鼓也得重锤敲”——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3)“小孩尖叫声刺耳”——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考点3声的利用
项目
频率范围
利用实例归类
常考实例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超声波
高于?20000Hz
?abdefhi
?cgj
a.B超;b.声呐;c.超声波除结石;
d.倒车雷达;e.超声导盲仪;
f.超声探伤;g.超声清洗机;h.回声测距;
i.预报自然灾害信息;j.次声波武器
次声波
低于?20Hz
微点拨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1)有物体振动发声;(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4)响度足够大,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
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微警示(1)“噪声监测仪”只是用来监测噪声响度大小的仪器,不能用来减弱噪声。
(2)乐音有时也会变为噪声,比如优美动听的乐曲打扰别人休息时就变成了噪声。
(3)0dB的声音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人听觉的下限,不是没有声音。
【教材素材基础题】
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八上P28图2.1-5原创)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随之减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这说明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均选填“能”或“不能”)?
2.(八上P31T3改编)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你听到的第一次敲打声是通过铁管传播过来的。?
命题点2声音特性的辨析
3.(八上P32图2.2-1原创)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4.(八上P36图2.2-5原创)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编钟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命题点3声的利用
5.(八上P39图2.3-4原创)如图所示,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6.(八上P41T2改编)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深为3000m;这种利用超声波测距的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命题点4噪声的控制
7.(八上P44图2.4-4原创)如图所示的标识,从控制噪声的途径上来说,它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请列举出与此方法相同的例子: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8.(八上P45T1改编)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在声源处和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
例题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角度1实验验证发声原理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作转换法。?
角度2实验改进方法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