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茵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编写要求).docx

发布:2025-05-16约6.79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茵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

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56号)强调“发展优质中药材,提升中药材苗种繁育能力,建设一批豫产道地

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医药条例》第二十八条: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的中药材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办

(〔2022〕113号)指出“怀药道地药材产区重点发展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冬凌草等品种”,将中药材种业发展纳入种业振兴工程,引导中药材规模经营主体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安全水平;2024年河南省政府报告提出“支持南阳、信阳、济源等地建设现代化中药生产基地。”

茵陈原名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

载:“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坂(坡)岸上”。陶弘景调:“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陈藏器《本草拾遗》释名说:“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韩保升谓:“叶似青蒿而背白。”裴鉴、周太炎在《中国药用植物志》“第四册中以吴其漕《植物名实图考》所附的茵陈图为根据,认为药用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江苏中药名实考》认为古代本草中的茵陈,即为此种。这个观点,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接受。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含蒿属香豆精(scoparone)、绿原酸

(chlorogenicaacid)、咖啡酸(caffeicacid)和对羟基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等多种利胆的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的含量与茵陈的采收期和药用部位密切相关。

茵陈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均有分

布,不同产地、不同采药人的采挖标准、采挖时期、干燥方式等不统一,均导致茵陈质量的差异。近来茵陈的需要量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实现茵陈野生变家种,规范化茵陈生产的全过

程,根据茵陈生长习性采取最佳播种期、采收期,提高药效。因此,急需建立科学、规范的茵陈药材生产技术规程,指导茵陈科学合理的生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茵陈质量,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茵陈大产业、大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7年河南省焦作市和新乡市率先开始试种茵陈,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种植方法、方式得到逐步改进,直至2021年初步实现了野生茵陈变家种,但在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

题,如最佳播种时期,播种密度,采收期,干燥方式等。2022年“起草单位与新乡平原示范社区祝楼乡西胡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福建片仔癀公司”三方合作对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推动茵陈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023年和2024年,再次与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几家单位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入开展茵陈相关研究。茵陈野生变家种最早在河南省实现,本标准的制定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兼顾药用和食用的茵陈栽培标准,可有效带动茵陈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茵陈原料年用量在5000-8000吨,产值约在7000万至1.5

亿。采摘茵陈茶,农户收入约3000-4000元/亩。茵陈药材(茵陈茶采摘以后,再次收获可做药材使用),亩产值约2000-3000元。茵陈亩产值总计约6000-7000元。此外,如果茵陈作为野菜食用,亩产量约1000kg,10-15元/kg,亩产值约1.0-1.5万元左右,存在的问题是消费市场相对较小,潜力有待挖掘。茵陈种

植时间是阳历9月底10月初,收获时间是次年清明前后。种植时间短,主要利用的是冬春季节,不耽误春季再次种植其它作物。此外,茵陈也特别适合林下种植,在桃树、梨树、苹果树等萌芽开花时节,茵陈已收获完毕,不占用农用耕地,可提高土地利用指数。同时,茵陈采收时间正是农闲时节,可以充分

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按照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4年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的通知》要求,于2023年12月9日提交了《茵陈栽培技术规程》,2024年5月7日参加了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答辩,根据《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函[20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