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结肠炎的护理查房.pptx
演讲人细菌性结肠炎的护理查房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前言01PartOne
前言细菌性结肠炎是由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等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该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或饮食不洁人群,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评估患者病情、梳理护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本次查房围绕1例典型细菌性结肠炎患者展开,旨在通过多学科讨论优化护理方案,为同类患者提供参考。
病例介绍02PartOne
基本信息患者张某,男,32岁,因“反复腹痛、腹泻5天,加重伴发热1天”于2023年8月10日入院。
主诉与现病史主诉: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6~8次/日),为黄色稀水样便,含少量黏液;1天前腹泻加重至10~12次/日,粪便转为黏液脓血便,伴发热(体温最高38.5℃)、乏力及恶心,无呕吐、里急后重。
既往史体健,无慢性胃肠疾病史;病前3天曾进食未煮熟的海鲜(自述)。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8×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潜血(+);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宋内型)。
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未见肠扩张及游离气体;肠镜示直肠至降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糜烂及脓性分泌物,血管纹理模糊。
治疗方案抗感染: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1次/日;01补液:平衡盐溶液1000ml+氯化钾3g静脉滴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02对症: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03
护理评估03PartOne
健康史评估诱因: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未煮熟海鲜);01症状演变: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腹泻次数及性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脓血便及发热;02治疗依从性:入院前未自行用药。03
身体状况评估生命体征:T38.2℃,P9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01腹部体征:腹软,脐周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8~10次/分);02排便情况:近24小时排便11次,量约1500ml,为黏液脓血便,伴腥臭味;03其他:皮肤弹性稍差,口干,尿量约800ml/24h(偏少)。04
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因病情反复、疼痛及频繁腹泻产生焦虑情绪(SAS评分52分,轻度焦虑),职业为外卖员,担心住院影响收入,家属(妻子)陪伴,支持系统良好。
护理诊断04PartOne
护理诊断0102030405061.腹泻与肠道感染致肠黏膜炎症、渗出增加有关;012.急性疼痛(腹痛)与肠黏膜炎症刺激、肠道痉挛有关;023.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腹泻致大量体液丢失、摄入不足有关;03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腹泻致营养丢失有关;045.焦虑与病情进展快、担心预后及经济负担有关;056.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电解质紊乱。06
护理目标与措施05PartOne
腹泻目标:3日内排便次数降至5次/日以下,粪便性状转为稀软便,无脓血。
措施:
饮食管理:急性期予流质饮食(米汤、藕粉),避免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病情缓解后逐步过渡至少渣半流质(粥、面条),忌辛辣、生冷及高纤维食物。
用药观察:监测蒙脱石散起效时间(一般1~2天),观察粪便性状变化;记录双歧杆菌服用后腹胀、排气情况。
肛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温水清洗,软毛巾轻拭,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避免摩擦致皮肤破损。
急性疼痛目标:24小时内腹痛程度由NRS评分5分降至3分以下。
措施:
非药物干预:指导患者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肌紧张;腹部热敷(40~45℃)缓解痉挛(避免烫伤);分散注意力(听音乐、聊天)。
药物干预:若疼痛持续加重(NRS≥6分),遵医嘱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观察15~30分钟后评估效果。
体液不足目标:24小时内尿量≥1500ml,皮肤弹性恢复,口干缓解。
措施:
监测出入量:准确记录腹泻量、饮水量及静脉补液量,计算24小时液体平衡(目标:入量=出量+500ml)。
补液护理:静脉补液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原则(前2小时补入500ml),监测血钾(入院时3.2mmol/L),见尿补钾(尿量>40ml/h后补钾)。
口服补液: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ORS),每次50~100ml,间隔10~15分钟。
营养失调目标:住院期间体重无下降,血清前白蛋白>180mg/L(入院时165mg/L)。
措施:
饮食指导:选择高热量、高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