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docx
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F2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190-03
一、劳动教育概述
劳动教育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过程,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教育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通过参与劳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成长于一个物质丰富的新时代,在学生时代甚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了不愿意参与劳动、不能吃苦耐劳、生活能力较差等现象。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更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前景,更倾向选择轻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现状
(一)工程造价专业现状
这些政策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和相关企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由此可见,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技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实施劳动教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还可以调节情绪,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劳动。这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和在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都至关重要。
(二)《BIM建模》课程的劳动教育现状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之中。劳动教育作为思政育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和研究。
《BIM建模》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模型建立、审美等能力,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仅体现在一些日常活动上,如机房卫生、保存文件后关机等。这些活动虽然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但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挑战性,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其次,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操作视频,尝试将模型复刻出来,此举仅仅是讲授式的劳动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建模技能,但缺乏对学生特点的考虑,没有充分融合劳动教育和专业课程学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往往只关注模型的质量和精度,而忽视了建模过程中的劳动规范和团队协作。
此外,教师也往往只注重模型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参与度的考核,这也会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对劳动的重视。例如,教师在将课程思政要素投射到专业课程知识点时,缺乏对两者之间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对内容没有整体把控,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联系理解不足。这也会影响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发挥,甚至可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难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同时,由于考核指标和内容的不连贯性,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在课程成绩上,这也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元素的重视程度不足。
三、劳动教育融入《BIM建模》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组建教师团队,提升专业水平
(二)以任务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将劳动教育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增加劳动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例如,《BIM建模》课程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创造力的项目,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采取“项目向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学习方法、劳动技能、实践操作、情感体验融入项目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劳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体验到工作的不易,得到了劳动情感认同。具体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学习阶段、课中学习阶段、课后学习阶段,如图1所示。
(三)丰富劳动形式,实现全员育人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的专业特性,采用“理实一体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它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工程造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内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专业劳动精神,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课外教师将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训、社团活动、专业比赛、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素质育人的目的。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