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411T 0030-2024江淮分水岭地区葛根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5-15约3.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150

CCS

B52

3411

州市地方标准

DB3411/T0030—2024

江淮分水岭地区葛根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kudzurootcultivationinwatershedareaofyangtze-huaiheriver

2024-03-15发布2024-03-15实施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11/T0030—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南谯区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冬梅、江平、李斐、袁何祥、缪新伟、赵树仿、魏殿臣。

DB3411/T0030—2024

1

江淮分水岭地区葛根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葛根栽培的品种选择、育苗方法、移栽定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运输贮存等方面的操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淮分水岭地区葛根人工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势强、块根肥厚、出粉率高的粉葛。

5育苗

育苗方法

5.1.1扦插育苗

1~2月,将种茎按约3cm×3cm密度插入苗床内,以芽眼为分界长端朝下,保持节位下端4cm~5cm插入土壤中,腋芽眼朝上扦插后浇透水,再插拱盖薄膜,当新生根2cm以上,长出两片叶时,苗可出圃移栽。

5.1.2压条繁殖

7~8月,选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粗壮的较老长蔓,自叶节处,每隔1~2节,呈波状弯曲,压入土中。生根后于第二年萌发前,自生根节间切断,剪成单株,连根挖起,然后移栽。

2

DB3411/T0030—2024

5.2苗床准备

5.2.1苗床选地

选给水方便、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层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育苗,苗床需要精耕细作,清除杂草。

5.2.2苗床标准

育苗畦高20cm~30cm,畦宽100cm~120cm,畦间距40cm~50cm,便于人作业;畦表层15cm深的泥土充分打碎,畦面要求平整,无明显低洼以防积水。

5.3苗床管理

5.3.1水分

育苗期浇水量及次数以每天都保持土壤湿润为准。灌溉水质标准符合GB5084的规定。

5.3.2温度

苗床最适温度为20℃~25℃,当气温低于15℃时用白色薄膜覆盖苗床,苗床温度达到30℃时,应揭膜通风或喷水调节。

6移栽定植

6.1选地要求

6.1.1气候条件

6.1.1.1葛根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18℃~30℃,年降雨量不小于400mm,无霜期大于220d。

6.1.1.2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

6.1.2土壤条件

6.1.2.1选择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表土层厚度达40cm以上的砂质红壤土,PH值为6~8,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良好、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

6.1.2.2土壤环境质量按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执行。

6.2大田整地

6.2.1整地标准

水稻田按垄高0.5m~0.6m、垄宽1.0m~1.2m、沟宽0.5m~0.6m、沟深0.4m~0.5m的标准起垄;山坡地按高0.3m~0.5m、垄宽0.8m~1.0m、沟宽0.4m~0.5m、沟深0.3m~0.4m标准起垄。

6.2.2施入基肥

中等肥力的地块起垄前在垄底部每667m2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kg、硫酸钾型复合肥100kg。

6.2.3覆膜装袋

3

DB3411/T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