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ppt
4.某同学在参观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介绍:1930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经测定其脑容量为1000~1500毫升(现代人脑容量大约为1300~1500毫升),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C5.《国语·鲁语上》记载:“昔烈山氏(烈山: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发明耒耜A6.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曲辕犁B7.《孟子·滕文公》记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由此可见,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筑房屋,除自然条件影响外,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A.人身安全B.居住舒适C.外观美观D.出入方便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写道:“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在“谷类的自觉栽培”方面作出贡献又位于黄河流域的远古时期的居民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AB9.“六千年了,还是那个游动的姿势……石器时代的先人将语言雕绘成优美的艺术线条,我试图解剖一条鱼的筋骨,揣度鱼纹人面的眼神,称量一个陶盆承载的历史。”诗歌中的“先人”指的是()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商朝人D.西周人10.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距今约四五千年。大约与良渚文化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流域有龙山文化等。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C.以长江地区的水平最高D.以辽河流域的最具特色AA11.《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地理类古籍。书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á,旱神),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所描述的内容()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C.对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12.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农业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灌溉工具CA********************第一单元复习目录思维导图01单元时间轴02高频考点03单元考点演练04思维导图单元时间轴70万—20万70006000五六千高频考点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____年,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能够__________,会使用__________(旧石器时代),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_,还会长时间保存__________。2.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__________向__________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3.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__________和__________。70万—20万直立行走打制石器火火种早期猿人现代人类人类起源河姆渡人半坡居民4.河姆渡人:生活在__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_____,人工栽培__________、会制作陶器(__________)、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制成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5.半坡居民:生活在__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__________,种植________、制作__________(新石器时代)、制造骨器、角器、陶器(_________)、乐器,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6.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