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872-2025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docx
ICSCCS
65.020.20B0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872—2025代替DB14/T872-2014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25-04-18发布2025-07-18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872—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地要求 1
5小麦栽培 2
6大豆栽培 5
7生产档案 7
附录A(资料性)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及使用方法 8
附录B(资料性)大豆病虫害防治推荐农药及使用方法 10
附录C(资料性)大豆杂草防治推荐农药及施用方法 11
附录D(资料性)生产档案记录表 12
DB14/T872—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872—2014《冬小麦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与DB14/T872—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款内容(见3.3);
——增加了“播种方式”条款内容(见6.2.2.2);——增加了“适时收获”条款内容(见6.5.3);
——更改了“品种选择”条款内容(见6.1.1,2014年版5.1.1);——更改了“播种期”条款内容(见6.2.1,2014年版5.2.1);
——更改了“播种量”条款内容(见6.2.4,2014年版5.2.4);——更改了“中耕”条款内容(见6.3.2,2014年版5.3.3);
——更改了“化学除草”条款内容(见6.4.3,2014年版5.3.2)。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临汾市尧都区为民惠众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峰、鲁晋秀、李峰、贾亚琴、董飞、申艳婷、郭亮虎、张兰生、王小泰、李洪泽、万超群。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14/T872—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4/T872—2025
1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小麦栽培、大豆栽培及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大豆一年两熟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71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顶凌耙耱
早春土壤表层解冻4cm~5cm时耙耱。
3.2
串茬水
前茬作物收获前10d~15d为下茬作物播前造墒的灌水。
3.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采用2~4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间作套种年际间交替轮作,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套作与带状间作两种类型。
4产地要求
4.1产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且地块平整、排灌方便、耕层深厚、疏松肥沃,符合一年两熟的生产区域。
DB14/T872—2025
2
4.2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土壤活土层厚20cm以上、土壤容重1.1g/cm3~1.3g/cm3,0cm~20cm有机质含量12.0g/kg、全氮1.0g/kg、碱解氮70mg/kg、有效磷20mg/kg、速效钾100mg/kg及以上。
5小麦栽培
5.1播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