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7 第五章 4.核裂变与核聚变.docx
PAGE17/NUMPAGES17
4.核裂变与核聚变
1.了解核裂变反应及链式反应的条件。
2.知道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流程。
3.了解核聚变反应及条件,关注受控核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4.了解两类核能应用的利弊,关注核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裂变的发现
1.核裂变
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碎块,并放出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92235U
3.链式反应
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
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如图所示为核裂变示意图。
【问题】
(1)重核裂变是一种天然现象吗?
(2)只要有中子轰击铀块就可以产生链式反应吗?
提示:(1)(2)重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地进行,只能发生在人工控制的核反应中,只有达到链式反应的条件时,才会发生重核的裂变。
1.铀核的裂变和裂变方程
(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或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
(3)常见的裂变方程:
①01
②92235U
2.链式反应的条件
(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3)慢中子轰击。
【典例1】(多选)已知铀的某种裂变反应式为92235U+01n―→54AXe+Z90Sr+1001n,中子质量为1.0087u,氙(Xe)的质量为
A.式中A的值为145
B.式中Z的值为38
C.该裂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0.1507kg
D.该裂变反应释放的总能量约为140.3771MeV
BD[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A=235+1-(90+10×1)=136,A错误;根据电荷数守恒,可得Z=92—54=38,B正确;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235.0439+1.0087-135.9072-89.9077-10×1.0087)u=0.1507u,C错误;该裂变反应释放的总能量为E=0.1507×931.5MeV=140.37705MeV≈140.3771MeV,D正确。]
[跟进训练]
1.核电站的核能来自92235U的裂变,光速c=3×108m/s,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92235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
B.92235U的一种典型的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为
C.92235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7
D.若一个92235U核裂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0.3578×10-27kg,则释放的能量约为201MeV,合3.22×10
C[92235U原子核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235-92=143,选项A正确;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判断,选项B正确;半衰期是原子核固有的属性,与外部环境无关,选项C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Δmc2可知,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0.3578×10-27kg,则释放的能量ΔE=0.3578×10-27×(3×108)2J≈3.22×10-11J≈201MeV,选项
反应堆与核电站
1.核能释放的控制
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2.慢化剂
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也叫轻水)。
3.控制棒
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深一些,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作控制棒。
4.能量输出
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
5.核污染的处理:为避免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和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反应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反应堆中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深埋地下。
提醒:核裂变是可以控制的,如核电站的建立和应用。
核电站的工作流程
水被压入反应堆,通过核反应放出的热使水温升高,生成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运转,使发电机正常工作。
【问题】
(1)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是什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