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x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概述;概述;经络得基本概念;经络与阴阳学说;经络系统;经脉与络脉;奇经
八脉;;外连;内联;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生理功能;运行全身气血
营养脏腑组织;生理;联系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3、脏腑之间得联系;经脉之间得联系;生理;病理;感应传导信息;意义;调节机能平衡;应用;;;第二节经络走向;第二节经络走向;第二节经络走向;第二节经络走向;第二节经络走向;第三节经络及重点穴位功效;第三节经络及重点穴位功效;第三节经络及重点穴位功效;第三节经络及重点穴位功效;1、手太阴肺经
(共11穴);;中府:任脉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附注]肺得募穴
;列缺:[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展开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就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偱行: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上走颈部,通过面颊,回绕至上唇,止于对侧鼻翼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大肠经重点腧穴;.;曲池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
[附注]手阳明经所入为“合”。;3、足阳明胃经
(共45穴);胃经主要功能;胃经重点腧穴;梁门中脘旁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附注]减肥要穴
天枢脐旁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附注]大肠得募穴;孕妇不可灸
水道脐下3寸,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归来脐中下4寸,旁开2寸。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过内踝前,沿小腿内侧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经得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预防脾、胃、妇科及泌尿上得症状。
主治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身重无力,下肢内侧肿胀,四肢厥冷及经脉循行部位得其她病证。;脾经重点腧穴;;;5、手少阴心经
(共9穴);解决心志方面得问题,就是调解心理、安定神志得经络。
主治: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及经脉循行部位得其她病证。;;;;小肠经主要功能;;;;7、足太阳膀胱经
(共67穴);膀胱经主要功能;膀胱经重点腧穴;;;;;;8、足少阴肾经
(共27穴);肾经主要功能;肾经重点腧穴;;;;;9、手厥阴心包经
(共9穴);心包经主要功能;心包经重点腧穴;;;10、手少阳三焦经
(共23穴);三焦经主要功能;三焦经重点腧穴;;;;11、足少阳胆经
(共44穴);胆经主要功能;胆经重点腧穴;;;;;12、足厥阴肝经
(共14穴);肝经主要功能;肝经重点腧穴;;;任脉(共24穴);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尿频,尿闭,消渴,眩晕。
[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膻中Dàn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得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
[配伍]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督脉(共28穴);;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得中点处。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脊强反折,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风府Fēngfu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狂,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
[配伍]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冲脉;带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