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pdf

发布:2019-01-14约1.16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 中医基础理论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目录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 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 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大体循行路线  奇经八脉的概念、主要功能 难点:  经络的生理功能 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 关系的一门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  张从正:“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 李梃:“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一)概念  经络,即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 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 平衡的通路系统 (二)经脉与络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经脉 络脉 位置 深而不见 浅而常见 形态 粗大 细小 循行 直行(除带脉) 纵横交错 主干,较少 分支,较多 数量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二)经脉与络脉的区别与联系 2.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称经络 经与络相互贯穿,交叉穿插,共同构成人体经络系统, 完成体内气血的运行、联络、沟通的作用,并将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联结成一个有机整 体。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称经络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别络(大络) 经脉 奇经八脉 络脉 浮络 十二经别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十二皮部 连属部分 内属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命名 (一)概念 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十二正经  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二)命名原则:结合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 内为阴,外为阳;上为手,下为足;脏为阴,腑为阳 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