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卷)
历史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4月,在西藏阿里地区梅龙达普洞穴和拉萨尚嘎岗遗址中,发现了距今超10万年的石器与动物化石。这一考古成果表明()
A.西藏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B.早期人类活动突破地理屏障
C.石器时代人类活动追随动物迁徙 D.人类迁徙史需重新全面改写
2.春秋早期,楚国熊通曰“我蛮夷也”,拒绝周王室封号;春秋晚期,楚大夫申叔时以《诗》《书》《礼》《乐》教太子,言“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战国时期,楚威王自谓“楚,天下之强国也……乃五帝之遗业”。这一变化表明()
A.楚国最早突破分封制的束缚 B.南北经济互动推动文化认同
C.楚国试图构建华夏正统地位 D.礼乐制度的影响进一步南扩
3.据《史记·平准书》载:“元狩四年,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太仓、甘泉仓满。”同一时期,汉廷在西北边塞设36所“牧师苑”,官马达40万匹,且“铠必铁札,矢必钢簇”成标配。这些现象反映了()
A.汉与匈奴战争造成巨大财政消耗 B.中央集权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C.军事管控是边疆治理的主要手段 D.王国问题仍然威胁国家统治
4.《齐民要术》记载:“(北魏)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敦煌出土唐代户籍残卷显示,某户“应受田壹顷伍亩,实受田肆拾亩”。这两则材料共同反映()
A.土地兼并问题持续恶化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
C.国家土地政策执行困难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凸显
5.2022年福建泉州发现元代航海祭祀遗址,出土带有阿拉伯文与汉文对照的“针路簿”(航海指南)。结合《武经总要》对指南鱼“以磁石磨针锋”的记载,可知宋元时期()
A.科技理论体系趋于完备 B.航海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C.政府垄断远洋贸易技术 D.跨文化知识传播推动航海发展
6.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颁布“户帖制”,规定“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以字号编为勘合……藏于户部,州县存之。”;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地方官员奏称“丁银既摊入地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编审实属无益。”朝廷遂正式废除编审制度。明清户籍管理的变化反映了()
A.国家治理手段的适应性调整 B.中央集权发展出现反弹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人丁管控 D.户籍管理政治价值削弱
7.曾国藩的《劝诫营官四条》之第三条“勤训练以御寇”将“训”分为“训营规”和“训家规”,其中“训家规”规定:“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这一规定旨在()
A.将儒家伦理融入湘军营规 B.恢复和稳定传统社会秩序
C.贯彻“中体西用”的思想 D.加强个人对军队的控制力
8.甲午战争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饬令湖北官方推广《时务报》。随后,多省官员相继效仿,札饬购阅维新报刊。在湖南官员的持续推动下,维新报刊发行“日有起色”,以致“湘中几致家弦户诵”。时人赞叹:“风气开辟,一至于此,可喜也。”由此可知()
A.清廷成为近代报刊推广的主体 B.士人普遍认可维新思想
C.维新派借助地方势力宣传变法 D.湖南成为维新运动中心
9.1932年9月,洛甫(张闻天)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二次全会上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指出:“中国红军在其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实行了和正在实行着共产国际的路线,粉碎了各种反党集团和反革命集团以及偏离党的路线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它才得以实行自己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因而赢得了广大劳动群众对自己的支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路径 B.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C.全面践行“工农武装割据” D.存在将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倾向
10.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描述的历史事件()
A.表明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开始
B.折射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C.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
D.反映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11.如表是深圳市部分年份生产总值分布表,据此可知深圳市()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9年
37%
20.5%
42.5%
1984年
11.1%
45.5%
43.4%
1999年
1.2%
50.6%
48.2%
2001年
0.9%
54.1%
45.0%
2019年
0.1%
390%
60.9%
2023年
0.1%
38.4%
61.5%
A.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B.所有制结构走向多元化
C.产业结构转型持续升级 D.第一产业衰落不可避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