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操作规程专家共识解读 (2).pptx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操作规程专家共识解读2025.5主讲人:XXX
目录CONTENT01概述与背景02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原理与优势03患者筛选与术前准备04术中操作要点05术后管理与随访
概述与背景PART01
01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的现象,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
咯血量少时可能仅表现为痰中带血,量多时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大咯血的病死率高达75%。咯血的定义02常见病因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咯血在治疗策略上有所不同。
一些少见病因如肺动静脉畸形、肺吸虫病等也可引起咯血,需结合病史和检查明确诊断。咯血的常见病因03咯血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带血或大量咯血,伴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等,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咯血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咯血的定义与危害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原理与优势PART02
支气管动脉是供应支气管和肺组织的重要血管,其解剖复杂,变异较多,常参与咯血的供血。
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也可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需在术中仔细识别。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注入责任血管,阻断血流,降低远端血管压力,启动凝血途径,促进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目的。
栓塞材料可选择聚乙烯醇颗粒(PVA)等,其直径一般为150~710μm,能够有效阻塞血管。BAE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好、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大咯血的紧急抢救,能迅速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与外科手术相比,BAE避免了开胸等复杂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血管解剖基础栓塞机制技术优势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原理
患者筛选与术前准备PART03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咯血,以及反复发作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非大咯血患者。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危急的患者,BAE可作为首选的介入治疗方法。绝对禁忌证包括责任血管供应心脏、脊髓或颅内且无法避开,此时栓塞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相对禁忌证有含碘对比剂过敏史、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全面评估患者的咯血频率、咯血量、气道通畅情况、基础状况及潜在病因,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有窒息风险的患者,需提前准备急救措施,确保气道通畅。适应证禁忌证患者评估010203患者筛选
影像学检查推荐增强CT/CTA作为术前标准检查,从颈部扫描至腰2椎体水平,层厚≤1mm,可清晰显示血管解剖和病变情况。
增强CT/CTA有助于识别责任血管,为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提高手术成功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在术前进行纠正,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心理准备与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对于焦虑或恐惧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术前准备
术中操作要点PART04
手术设备手术需在具备DSA设备的导管手术室进行,以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DSA设备可提供清晰的血管造影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识别责任血管和进行栓塞操作。01人员资质执行BAE的医师需具备相应的介入操作资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支气管动脉解剖和栓塞技术。
手术团队还应包括麻醉师、护士等,共同协作完成手术。02手术入路选择推荐经股动脉入路,因其血管粗大、易于穿刺且并发症少,是常用的入路方式。
特殊情况下,如股动脉病变或肥胖患者,可选择上肢血管入路,但需注意操作难度和风险。03手术设备与人员要求
术中需采用多种投照体位进行血管造影,充分显示病变血管的形态和走行。
通过不同角度的造影,可更全面地了解血管解剖结构,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根据术前增强CT/CTA结果和术中造影表现,预估并勾选可能的责任血管。
责任血管通常为支气管动脉、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但需警惕肺动脉及肺静脉源性咯血。血管造影技术责任血管识别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确保血管显影清晰,同时减少对比剂相关并发症。
造影剂过敏患者需提前进行脱敏处理或选择其他替代方案。造影剂使用血管造影与责任血管识别
推荐使用直径为150~710μm的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和生物相容性。
根据病变血管的大小和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粒径的PVA颗粒,以达到最佳栓塞效果。栓塞材料选择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进行超选择性栓塞,将栓塞材料精准注入责任血管,避免异位栓塞。
栓塞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栓塞技术栓塞终点的判断需综合考虑血管造影表现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一般以责任血管完全闭塞、远端血流停止、患者咯血症状缓解为栓塞终点。栓塞终点判断栓塞操作
术后管理与随访PART05
栓塞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