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诊疗与护理考核试题(+答案).docx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诊疗与护理考核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疼痛
B.发热
C.恶心、呕吐
D.心律失常
E.呼吸困难
答案:A
解析: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2.急性心肌梗死时,特异性最高的血清标志物是()
A.LDH
B.αHBDH
C.SGOT
D.TnI
E.CKMB
答案:D
解析:肌钙蛋白I(TnI)或肌钙蛋白T(TnT)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在起病3~6小时后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10~14天恢复正常。而CKMB虽然也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但特异性不如TnI。LDH、αHBDH、SGOT等特异性相对更低。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疑有早期心源性休克末梢循环改变,血压90/70mmHg,尿比重1.016,中心静脉压13cmH?O。治疗时应首选()
A.肾上腺素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西地兰
D.硝普钠
E.心痛定
答案:B
解析:患者有早期心源性休克末梢循环改变,中心静脉压正常,提示血容量不足。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故应首选。肾上腺素多用于心脏骤停等情况;西地兰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硝普钠用于降低血压;心痛定(硝苯地平)主要用于降压和缓解心绞痛。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7小时所作的酶学检查,以哪项升高最明显()
A.LD?
B.LD?
C.CKMB
D.AST
E.LDH
答案:C
解析:CKMB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LDH在起病后8~10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持续1~2周才恢复正常,其中LD?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更明显,但升高时间较CKMB晚。AST在起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6天恢复正常。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80/50mmHg,中心静脉压4cmH?O,尿少,可能的诊断是()
A.心源性休克
B.肾衰竭
C.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D.急性左心衰竭
E.急性心包炎
答案:C
解析:中心静脉压正常为5~12cmH?O,该患者中心静脉压4cmH?O降低,血压低且尿少,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源性休克时中心静脉压可升高;肾衰竭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指标异常,题干未提示相关信息;急性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等肺水肿症状;急性心包炎主要有胸痛、心包摩擦音等表现。
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急性左心衰竭
B.心源性休克
C.心律失常
D.心脏破裂
E.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答案:C
解析: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多在发病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心脏破裂多在起病1周内出现;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可导致心力衰竭,但不是发病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7.急性心肌梗死时,以下哪一种血清酶特异性最高()
A.LDH
B.αHBDH
C.SGOT
D.CKBB
E.CKMB
答案:E
解析: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它主要存在于心肌中。LDH、αHBDH、SGOT特异性不如CKMB。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肺等组织中,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一般不升高。
8.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最高的心肌坏死标志物是()
A.肌酸磷酸激酶
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C.肌红蛋白
D.肌钙蛋白
E.乳酸脱氢酶
答案:D
解析:如前面所述,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其特异性高于肌酸磷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出现最早,但特异性较差;其他几种酶的特异性也不如肌钙蛋白。
9.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基肾上腺素
E.硝普钠
答案:D
解析: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且易诱发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间羟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可用于提升血压;硝普钠可用于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但需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后12小时内应该()
A.卧床休息
B.可在床上活动
C.可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