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案.docx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案
一、教材分析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指标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课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他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非常典型的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在新人教版中位于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的第一“硫及其化合物”,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的设置上变化不大,呈现顺序变化较大,如:新人教版将硫和氮分成不同的章节,更加注重学上从物质分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去预测、探究物质的性质。增加了工业制备硫酸的真实情境;对铜和浓硫酸的实验做了优化,增加了盛装石蕊溶液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知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且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并以下标小字的形式提出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但并没有深入的探究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的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酸的性质,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结合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与步骤安排,进一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评价目标】
诊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2.通过性质探究实验,诊断学生实验探究设计与总结归纳的水平
3.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和对化学学科价值、社会价值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特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教学难点:浓硫酸的特性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导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新的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
2.对比分析法(对比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差异)
六、教学设计思路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以趣味实验“黑面包”为情境导入,生成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不断推理、探究、寻证、释疑、迁移、发散中不断解决问题,逐步构建知识的结构化,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浓硫酸写给水的告白书任务一:回归已知的浓硫酸的性质
情境导入:浓硫酸写给水的告白书
任务一:回归已知的浓硫酸的性质
预测性质依据:物质的类别和元素的价态,设计实验:
预测性质依据:
物质的类别和元素的价态,
设计实验:
科学、可行、安全、绿色
组织策略:
演示实验,
根据宏观实验现象,利用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氧化还原等,回归微观组成,符号表征。
任务二:辨析浓硫酸的吸水性
任务二:辨析浓硫酸的吸水性
和脱水性
任务三: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1:黑面包实验
实验探究1:黑面包实验
任务三: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任务三: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2: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探究2: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任务四: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任务四: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元素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型。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元素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型。
教学目标,评价学习的效果。
组织策略:自主学习
任务五:总结与课堂评价
任务五:总结与课堂评价
教学过程
任务一:归纳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浓硫酸写给水的情书
倾听、回顾、思考、归纳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以趣味性的浓硫酸对水的告白书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回顾学生已知浓硫酸的性质,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任务二:辨析浓浓硫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
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