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药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docx

发布:2025-05-09约2.8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1?GC-MS样品前处理技术

样品前处理是GC-MS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的样品进行不同的前处理,既可以浓缩样品的浓度,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还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干扰,有效纯化样品,在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基础上对仪器的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1.1??顶空技术

顶空技术(Headspacetechnology),是一种通过直接捕集样品上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的方法,按照捕集方式可被分为静态和动态顶空技术,见表1。例如,利用静态顶空技术采集血液中的乙醇挥发物,结合气相色谱技术和真空紫外光谱法建立了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和鉴别其他吸入剂的新方法。

1.2??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Solidphaseextraction,SPE)技术利用分析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被吸附能力之间的差别,将目标物与干扰组分进行分离,从而起到净化的作用。

1.3??固相微萃取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是一种新型挥发物萃取技术,能够通过熔融石英纤维从气体或者液体样品中富集挥发成分。

1.4??凝胶渗透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对样品进行分离的技术,常用于食用油中多种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代谢物残留检测。

1.5??分散固相萃取

分散固相萃取技术(Dispersivesolidphaseextraction,QuEChERS)通过将固相萃取吸附剂分散到样品萃取液中从而达到排除样品中干扰物的目的。

1.6?基质固相分散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atrixsolidphasedispersionextraction,MSPD)是一种特殊的样品制备方法,通过将样品与吸附剂一起进行研磨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再利用液体溶剂进行洗脱,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半固体、固体和粘性样品。

2??气质联用在食药检测中的相关应用

2.1?食药成分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和中药材通常都具有其独特的气味,这种特有的香味是由于食药中的各种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能够对人体的嗅觉产生显著影响,由于食药成分复杂,基质干扰大,普通气相检测常常无法胜任,而结合色谱高分离能力和质谱高鉴别能力的GC-MS在食药复杂成分分离鉴定方面作用巨大。

2.1.1?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食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其香气息息相关,不同食品香气成分差异大,经加工处理后的食品香气更为复杂,个别商家为提供食品的香气私自添加各种香精辅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权益。而中药的风味成分取决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其含量与中药材产地及年份息息相关。

2.1.2?脂溶性成分分析

食品和中药材中均含有一定的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分析食药中的脂溶性成分,不仅具有稳定、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等优点,还能对食药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为进一步开发食药资源奠定基础。

2.1.3?糖类化合物分析

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一定的糖类成分,它是人类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多糖也是多数中药材中的主要功能成分,是大多数药材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但多糖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极高的剂型,难以检测和分离。

2.1.4?功能性成分分析

众所周知,中药材成分复杂多样导致其功能各有不同,而食品的功能性也与其成分息息相关,利用GC-MS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分析食药中的功能性成分对开发更多的食药资源有重要意义。

2.2?食药品质分析

2.2.1?食药特征指纹图谱与质控标志物的建立及检测

指纹图谱是指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某些复杂食药中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质控标志物是指存在于食药中或在食药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与食药功能息息相关的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能够反应食品或中药材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2.2.2?食药年份及产地信息溯源

年份及产地对食品和中药材都有显著影响,GC-MS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分析手段在食药溯源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地位,其在食药年份及产地判别中已被成熟应用。

2.2.3?食药真实性检测

消费市场中商贩为牟取暴利常常出现非法加工、掺杂掺假、染色增重、以次充好等违法现象。为保护消费者的正常权益,对食药真实性进行精准检测是非常重要的。GC-MS对食药真实性特别是掺假掺杂行为进行鉴别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

2.3?食药中有害物的检测

食品和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常被喷洒大量农药以提高其生产品质,虽然大部分高毒性农药已经被禁用,但农药残留检测仍然是食药健康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同时,食品和中药材在加工、储藏等过程中也可能被污染,导致某些有害物质积累,经过食物链富集作用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GC-MS也可以被应用于食药有害物检测中。

3??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检测需求的急剧加大,检测仪器行业快速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