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革变法风潮和秦国历史机遇.pptx

发布:2025-05-09约3.14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概念:

(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

(2)东周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

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吞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

·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大发展:

伴随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4/42;战国时期形势图;;“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总体把握宏观在胸;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1、经济:;一、社会改变新气象;铁制农具使用和牛耕普遍;铁制农具使用和牛耕普遍:;手工业技术进步:;手工业技术进步:;一、社会改变新气象;一、社会改变新气象;一、社会改变新气象;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吞并战争异同:

相同点:1.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目标;2.都是大吞小,强凌弱,降低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 3.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不一样点:1.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吞并〞已含有封建吞并战争性质;2.争霸〞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原因成长;吞并〞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造成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韩非子》书影;2、政治:社会发展要求推翻旧制度,建立封建

专制统治;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概况;时间;国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公孙鞅,卫国

魏国——遭忽略

秦(孝公)——重用→左庶长,

大良造(商君)

两次推行变法:前359年,前350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商鞅初到秦国时第一二次见到秦孝公,对他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直打瞌睡;第三次他就与孝公讲述了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⑵.秦国落后:;商鞅变法原因条件

客观:(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

(1)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3)军事: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4)思想:民间办学兴盛百家争鸣,法家受欢迎

主观:(有利条件、可能性)

(1)国君拥有比较集中权力,守旧势力相对微弱。

(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认同。

(3)当地民风质朴,含有尚武精神。

(4)“士人”追求建功立业,秦孝公重担商鞅,支

持变法。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练习题:;练习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应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是哪一项改革办法?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反应了当初社会怎样政治特征?;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停增强,新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知识导学】(一)、社会改变新气象

A级:1、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进入????时期,这一时期分为????和????两个阶段。

2、根本改变:(1)经济:????和????????出现并逐步推广,农工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