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导学案3.doc
PAGE2/NUMPAGES5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以及法家思想的特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改革;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2、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
3、探究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重点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自找资料,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讨论质疑。
【知识链接】
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教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知识梳理】(A级)
1、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1)表现:1)农业:①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②兴修水利③农田施肥:沤肥技术
④荒地开垦。2)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3)商业: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
(2)影响: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②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1)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
(2)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途径:变革
(4)措施: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碌制;②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③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军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
(2)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
(3)变革动力:富国强兵
4、思想文化: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2)表现:①私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学在官府是指奴隶主阶级垄断教育)②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3)影响: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
【思考探究】(B级)
1、【学思之窗】“兵家和法家都重视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有什么关系?”
(1)原因: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国兼并战争迫使各诸侯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兵家思想产生于战争实践。
(2)关系: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知识点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