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docx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PAGE
PAGE1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咳嗽(kē) 校对(jiào) 调羹(gēng)
B.玫瑰(méi) 弄堂(nòng) 天津(jīn)
C.毡帽(zhān) 揩拭(kāi) 疙瘩(gē)
D.解剖(pōu) 嘱咐(zhǚ) 草率(shuài)
答案CA.咳ké。B.弄lòng。D.嘱zhǔ。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朗 轻捷 油腻 伤风感冒
B.薪金 按顿 绞肉 家庭教师
C.抹杀 吩付 洗澡 气喘吁吁
D.浙沥 热闹 保姆 尽心竭力
答案AB.按→安。C.付→咐。D.浙→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B.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意。
C.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
D.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答案B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这里应该用“不以为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
背上站着。
B.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C.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大自然的优美风光。
D.他演奏的钢琴曲真是太美妙了,我不仅听得入了神,而且其他的听众也
都陶醉了。
答案A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C.搭配不当,把“领会”改为“领略”。D.语序不当,把“我”和“不仅”对调位置。
5.(2023四川巴中巴州月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
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
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答案CA.“胃药丸一、二粒”中的顿号使用错误,这里表示概数,不需要停顿。B.“怎么会好久不见”后用问号。D.括号里的内容是对“三十年集”的解释,不是对全句的解释,故句号应放在最后。
二、阅读题
(2022四川德阳绵竹质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记
萧红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里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冷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选自《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