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云南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民族交融塑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课件.pptx

发布:2025-05-08约4.1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民族交融塑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共同的生活地城、文化、语言、心理中逐渐形成,众多民族经过长期的交融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1、通过本专题复习,能够以时空为线索掌握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和边疆管理措施。2、学会分析史料,并从史料中归纳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3、认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中逐渐形成的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目标

旧知回顾(4分钟)1、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2、春秋战国的战争性质是()。3、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侵,修筑了()。4、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5、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6、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主题()。7、元朝形成新的少数民族是()。8、清朝雍正帝为了加强西藏管理设置机构()人文初祖争霸兼并长城张骞开明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回族驻藏大臣

诸侯战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争霸兼并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华夏族形成特点:华夏族人文初祖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部落联盟春秋战国时期一、中国古代应对多元与一体的策略

打破空间格局,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秦朝秦始皇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注意与明长城的比较,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作用:抵御外敌入侵)。南伐百越,开灵渠,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朝汉武帝时,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遭到沉重打击。)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理。

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八王之乱后永嘉南渡,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措施:494年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用汉制。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演恪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唐太宗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唐与吐蕃:①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②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合同为一家”;③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宋朝辽、宋、西夏、金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元朝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朝加强了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各民族为发展祖国的经济、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核心考点2-边疆地区的管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唐朝新疆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1875年,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打破了阿古柏的阴谋,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清朝

核心考点2-边疆地区的管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唐朝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西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