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版 课件 第八章 道路环境保护与道路景观设计.ppt

发布:2025-05-08约7.7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选线结合地形,融入自然环境;(2)构造物设计与区域环境协调;(3)优化线形组合,确保行车安全舒适;(4)控制用地规模,节约土地并促进环保发展;(5)强化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及灾害;(6)落实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综合治理施工运营污染。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环境保护总体设计1)基本要求§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2)设计要点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交通量变化所带来的噪声和废气的影响;(2)道路工程对农田、水土及自然生态影响分析;(3)高填深挖对自然水土及边坡稳定性影响;(4)工程扰动引发的水文生态变化的影响;(5)桥梁墩台压缩河床对河道冲刷的影响;(6)道路工程对生态环境分割所带来的影响;(7)路线布设与城镇规划、行政区划的相互配合及其影响;(8)道路对不可移动文物、古化石、风景区的影响;(9)路线与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及其影响。§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2.路线布设中的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不同区域环境保护设计重点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2)重视“环境选线”“地质选线”(1)注重公路自身线形的协调、公路线形与结构物的协调及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公路平、纵线形组合满足汽车速度协调性的要求;(2)合理控制互通式立体交叉规模,减小工程量和占地,合理运用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指标,满足车流顺畅运行;(3)对地质病害、灾害,根据治理工程的规模,妥善处理地质病害“防”与“治”的关系。公路线形设计,应注重安全、环保、社会等因素,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应注重以下几点:§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3)注重环境敏感点的环保设计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道路中心线距:居民聚居区宜大于100m;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m。(2)道路中心线距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边缘不宜小于100m。(3)道路不得占用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4)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场站搅拌。(5)取、弃土场宜选择在植被生长差的地方并集中设置。(6)道路线位应设置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以外。§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3.道路结构物环境设计要点1)路基路面设计(1)尽量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2)重视路基及取弃土场范围内的表土保护与利用;(3)充分利用现有料场,新设料场应考虑对坡面植被和水土保持等的影响;(4)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工程设施与当地排灌系统相互干扰;(5)路基防护形式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选用。§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2)桥隧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桥隧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衔接设计和自然景观协调;桥梁的导流设施应自然平顺;隧道洞口总体布置应贴近自然,洞门不宜过分进行人工化修饰。(2)桥梁的墩台布置应防止河床冲刷。(3)隧址应避开或保护储水结构层和蓄水层,保护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植被。§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3)路线交叉设计要点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1)互通式立交设计应在满足交叉使用功能的同时,考虑交叉形式、布局的美观,与当地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2)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边坡宜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综合考虑立交设计方案,合理确定桥上纵坡及桥头路基高度。(4)分离式立交桥的结构形式应考虑行车视距和视觉效果。§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1)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位置应避让饮用水源二级以上保护区。(2)进行多方案的污染防治措施比选。(3)综合治理生活废水、废弃物等。(4)服务区、停车区应合理布设,充分考虑驾乘人员的需求。(5)结合路网、地形条件、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进行景观设计。(6)拟分期实施的防污染设施应综合论证。(7)由于施工组织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应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考虑。三、道路环境保护设计要点4)沿线设施和服务设施设计要点§1道路环境保护设计§2道路景观设计一、概述1.公路景观分类1)按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二、道路景观分类§2道路景观设计2)按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二、道路景观分类(1)动态景观(景观主体高速行驶)(2)静态景观(景观主体静止或慢行)3)按景观主体的位置分类(1)内部景观(2)外部景观§2道路景观设计2.城市道路景观分类城市道路景观可按照设计要素分类,具体分类如图所示。二、道路景观分类§2道路景观设计*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自然环境是环绕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