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49-2020 薇甘菊化学除治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B16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249—2020
薇甘菊化学除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nherbicidecontrolofMikaniamicrantha
2020-06-24发布2020-09-24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4/T2249—202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调查 1
5作业设计 3
6除治 3
7效果检查 4
8验收 5
9建档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化学除治薇甘菊调查记录表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化学药剂除治薇甘菊施工日志表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 10
II
DB44/T224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家雄、林明生、邱焕秀。
1
DB44/T2249—2020
薇甘菊化学除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危害调查、作业设计、除治、效果检查、验收、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薇甘菊的化学除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2422薇甘菊防治技术规程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盖度coverage
样地上受侵害植物被薇甘菊藤叶覆盖(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比率。3.2
频度frequency
群落中薇甘菊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3.3
萌发新芽sproutingnewbuds
药剂防治后尚未死亡薇甘菊根茎重新萌芽生长成新的植株。
4调查
4.1踏查
4.1.1时间
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繁殖期开展踏查,每年踏查1次~2次,分别在5月~6月和10月~11月份,最佳时间为10月~11月。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C。
4.1.2方法
2
DB44/T2249—2020
调查主要沿着山间小道、乡村道、农机车道、经济林或果林耕作道、山脚村边小路等线路进行。
4.1.3内容
薇甘菊分布面积5m2以上区域进行记录。用定位仪定位,结合林地小班调查图,采用目测、勾绘和踏查相结合的方法核定调查面积,按薇甘菊危害群落类型、危害植物种类进行分类。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的表A.1。
4.2样地调查
4.2.1时间
与踏查同时进行。
4.2.2方法
在薇甘菊危害的区域,根据其出现的频度确定薇甘菊的分布等级;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设置标准地,调查薇甘菊发生程度。标准地面积按每2hm2设1块,每个标准地面积设置不少于400m2。面积100hm2以上按总面积的0.5%设置,少于设置标准地面积的按上述标准地面积大小设置标准地,少于标准地面积的,全部调查。同时,在标准地内采取对角线法布设样方,样方的设置点在每条对角线的1/4和3/4处,共设4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5m×5m。
4.2.3内容
4.2.3.1分布广度调查
以自然村为统计起点,根据薇甘菊出现的频度确定薇甘菊的分布等级,共划分为4级,即:
a)Ⅰ级:零星分布,频度低于10%;
b)Ⅱ级:分布不广泛,频度10%~30%;
c)Ⅲ级:分布较广泛,频度30%~50%;
d)Ⅳ级:分布极广泛,频度大于50%。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的表A.2。
4.2.3.2危害程度调查
以薇甘菊危害群落类型、危害植物种类统计起点,根据薇甘菊对其他植物的危害程度,薇甘菊危害等级划分为4级,即:
a)分布(无危害):薇甘菊不攀援,被薇甘菊覆盖度小于10%,且其他植物与薇甘菊竞争不处劣势,记为“0”;
b)轻度危害:较少被薇甘菊攀援或覆盖,被薇甘菊覆盖度10%~30%,被攀援或覆盖植物生长受危
害较小,记为“+”;
c)中度危害:较多被薇甘菊攀援或覆盖,被薇甘菊覆盖度达30%~60%,被攀援或覆盖植物生长受
危害较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