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35-2020 木麻黄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40B61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235—2020
木麻黄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nconstructionofCasuarinaspp.cuttingorchar
2020-05-27发布2020-08-27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4/T223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秀玉、黎明、唐仕明、王明怀、甘先华、张卫强、黄钰辉、温小莹、郭乐东、周毅、黄芳芳。
本标准首次发布。
1
DB44/T2235—2020
木麻黄采穗圃建设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麻黄属树种采穗圃的基因库营建、圃地准备、母株选择与定植、穗条、采穗圃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地区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繁育及采穗圃的营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5/T503木麻黄水培育苗技术规程DB44/T1235木麻黄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穗条Semi-lignifiedtwigsforcultivatingrooting
用于培养生根的半木质化小枝。3.2
萌条shootsthatgrowfromadventitiousbudsformedonthecuttingstump
母株截干后,由伐桩上不定芽萌发形成的枝条。3.3
水培生根hydroponicrooting
穗条在清水中培育生长出不定根的方法。3.4
截干branchcutting/trunkcutting
去除苗木或枝条顶端,保留苗木或枝条的下部分。
4基因库营建
4.1建库无性系
2
DB44/T2235—2020
选择优良无性系,每个无性系5株~10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新的优良无性系到基因库中。
4.2种植地选择
采穗圃地周围种植。
4.3种植密度
株距3m~4m,行距3m~4m。
4.4基因库植株管理
按DB44/T1235执行,并及时去除其顶端优势,控制高生长。
5圃地准备
5.1圃地选择
5.1.1气候条件
年均气温20℃以上,年均降雨量1000mm以上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5.1.2地形地势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地下水位在1.5m以下,排水良好。
5.1.3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土壤pH值4.5~6.5的砂壤土或中壤土;前期未种植过茄子、花生、马铃薯等易感染青枯病的作物。
5.2圃地整理
5.2.1清杂
清除圃地上的杂灌及石块。
5.2.2整地
秋冬季进行全垦整地,深度30cm以上;第二年春季在母株定植前进行平整。
5.2.3开设排水沟
沿圃地周边开设30cm~50cm宽、40cm~60cm深的围沟;沿圃地等高线每隔20m~30m开设30cm~
50cm宽、30cm~50cm深的中沟,中沟与围沟相通,避免圃地积水。
5.2.4布设栽植沟
每隔60cm~80cm挖深30cm、宽20cm的栽植沟。
6母株选择与定植
3
DB44/T2235—2020
6.1母株选择
6.1.1来源
母株来源于经良种选育、遗传改良或遗传测定后的优良单株或优良无性系;母株为实生苗或经过生理幼化后的无性系苗。
6.1.2规格
宜选择苗高50cm~80cm、枝叶浓绿、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营养袋苗,对生长不均匀的苗木应分级后选择I级苗。
6.2母株定植
6.2.1季节及时间
以春季为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6.2.2密度
定植株行距为60cm~80cm×60cm~80cm,每亩1800株~1000株。
6.2.3方法
每穴施用有机肥0.5kg~1.0kg,并与穴底土壤充分拌匀;定植时先回四分之一土,栽紧踏实后再回四分之三土,做到根系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结合;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6.3母株管理
6.3.1水份管理
母株定植后加强日常水份管理。在雨季应注意排水,做到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