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_1.docx
2010-2023历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2012年7月1日,来自台湾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的近100位知名人士访问山东并参加了“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这体现了(????)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两岸文化趋同
③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两岸文化的融合但不是趋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不取决于文化认同。故②④项错误。“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体现了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本题选B项。
考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这”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这”在材料中的“指代性”,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2.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出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②文化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说法错误。故③项错误。《红高粱家族》进行了文化创新取得成功表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文化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本题选A项。
考点: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3.2012年5月,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丨”不但是个字,念“gǔ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故③④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关于汉字的认识
点评: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最后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4.“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青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回答题。
【小题1】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小题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青一代②加大向年青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小题1】试题分析:“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故②项错误。本题选B项。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小题2】试题分析: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青一代。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能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要博采众长。故②④?????????项错误。本题选A项。
考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点评:一材多用是高考选择题的主要命题形式,即对同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出多个选择题,又叫拓展延伸式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我们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