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pptx
0102030405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各类集成运放的性能特点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以电子器件的变革为标志的电子技术发展史第一代:真空管1904年第二代:晶体三极管1948年第三代:集成电路1959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4年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末0103020405065.1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按功能分: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按电路类型分: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的分类对称性好,工作稳定。电阻、电容一般用三极管的结电阻、结电容代替。因此,大电容、大电阻一般得另想办法。PNP管为横向PNP管,β较小。集成电路的特点: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开环差模电压增益Aod共模抑制比KCMR: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入偏置电流IIB:
-3dB带宽fH:失调电流IIO:IIO=|IB1–IB2|输入失调电压UIO:为了使输出电压为零,在输入端所需要加的补偿电压。
5.3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5.3.1偏置电路偏置电路的作用:向各放大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流,确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1.镜像电流源2)电流关系1)电路组成晶体管完全对称晶体管完全对称
2.比例电流源电路组成电流关系
3.微电流源01电路组成02电流关系
例
5.3.2差分放大输入级”差分电路三种形式:1输入级决定输入电阻、共模输入电压、差模输入电压和共模抑制比等指标。2基本形式3基本形式4长尾式5恒流源式6电路组成7
差模输入电压和共模输入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差模输入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共模输入电压差模输入电压反映有效的信号,而共模输入信号则反映由于温度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漂移信号或其它干扰信号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对于差模信号
对于共模信号共模拟制比
长尾式(射极耦合式)差分放大电路电路组成Re引入共模负反馈,使共模放大倍数Ac减小,降低了每个管子的零点漂移。但对差模放大倍数Ad没有影响,从而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Re的作用:
(2)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交流通路如图
[例5.3.2]解:①静态工作点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3.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01.电路组成02.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
[例5.3.3]解:①静态工作点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四、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接法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4)、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5.3.3中间级有源负载复合管
5.3.4输出级过载保护电路互补对称输出级输出级的主要作用: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以满足负载的需要。12
5.4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LM741电路原理图
偏置电路
(2)输入级
(3)中间级logo中间级
(4)输出级
2.LM741主要技术指标LM741引脚和连接方法
5.4.2CMOS集成四运放C14573电路原理图主要技术指标引脚和连接方法
5.5各类集成运放的性能特点015.6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025.6.3集成运放的保护03输入保护
电源极性错接保护输出端错接保护
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01不能调零02调零电位器不起作用03电路接线有误或有虚焊点04负反馈电路存在问题05集成电路内部已损坏06原因07
存在虚焊点01存在自激振荡或电磁干扰02靠近热源03保护二极管受到光照射04调零电位器损坏05集成块本身存在问题06原因072.漂移现象严重
产生自激振荡原因未按规定接入校正网络电路布线不合理负反馈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