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docx

发布:2025-05-06约6.6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与创新,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强烈冲击。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首先阐述了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包括核心目标设计、学习体验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三个方面,然后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功率放大电路为例,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教学交互,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互学习、课后延展学习的教学全周期过程详细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设计;核心目标;学习体验;考核评价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海军工程大学教学发展基金“‘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在电子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HY202102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09-0000-04[收稿日期]2022-11-0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形态,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与创新。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1]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衔接科学文化课与首次任职课的重要专业背景课,是学生从理论思维模式转向工程实践思维模式的重要节点,具有基础性较强、深度融合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而传统教学多以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缺少对学生能力思维素质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仅局限于理论层面。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递和获取更加灵活、便捷和多样化,在线学习资源、智慧化教学工具与线下课堂有机融合所形成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知识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管理及教学临场感[2],为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混合式教学设计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方法[3]。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法,其中冯晓英等人提出的“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以能力和兴趣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三个转变”为设计原则,为实践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衔接科学文化课与首次任职课的重要专业背景课,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着力点。以能力发展为核心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正好契合,主要包括核心目标设计、学习体验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核心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层面,容易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混淆;在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中,要找出知识点、学科内容背后的支撑性方法、思维、能力等,并抽取出最关键的方法或能力,也就是教学的核心目标[4]。“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介绍半导体器件及由半导体器件所构成的功能电路,首先,半导体器件是非线性器件,对由半导体器件所构成电子电路的分析应采用工程近似的方法;其次,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中要基于应用要求选择、设计、制作电路,并对电路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所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员运用工程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创新思维去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学习体验设计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设计是促进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发展、思维养成、价值塑造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交互设计[5]。

1.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而开展的师生操作的总和”,是教学的重要过程,也是促进深层次学习发生的关键[6],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越高、投入性越强,学习效果的达成度越好。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应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按照布鲁姆认知模型,将学习活动分为记忆理解类、思维开发类和综合实践类。

记忆理解类学习活动以单向的知识传递为主,主要是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器件的基本结构符号和工作原理、电路的概念和结构都属于记忆理解型内容,在混合式教学中可以设计线上视频学习、线上测试等学习活动,以便于学生知识诉求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