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焦化行业脱硫废液利用技术指南(高级氧化-提盐)》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5-07约7.18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焦化行业脱硫废液利用技术指南(高级氧化-提盐)》

编制说明

2025年4月11日

2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1.1任务由来 1

1.2协作单位 1

1.3主要工作过程 2

1.3.1成立起草小组 2

1.3.2形成标准草案及初稿 2

1.3.3团体标准立项 2

二、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依据 3

2.1标准编制原则 3

2.1.1先进性原则 3

2.1.2合理性原则 3

2.1.3科学性原则 4

2.1.4指导性原则 4

2.1.5协调性原则 4

2.2标准编制主要依据 5

2.2.1政策法规依据 5

2.2.2行业现状依据 5

2.2.3技术发展依据 5

2.2.4市场需求依据 5

2.2.5“双碳”战略依据 6

三、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7

3.1标准架构 7

3.2范围 7

3

3.3术语和定义 7

3.4工艺要求 7

四、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9

4.1国外相关标准情况 9

4.2国内相关标准情况 9

五、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 11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解决过程、依据和结果 11

1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由来

根据《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焦化行业生产厂家约500余家,焦炭总产能约6.3亿吨,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不可避免,大量产品被生产出来的同时环境治理任务同样艰巨。在焦化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中,脱硫废液属于危险废物,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远大于其他固体废物,脱硫废液中的有害成分同样可以成为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发展脱硫废液提盐和制酸等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脱硫废液污染问题,还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然而,现有的焦化行业脱硫废液利用技术受限于成本过高、产品质量部不稳定等技术瓶颈,使得脱硫废液的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成为制约我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焦化行业规范条件》的政策要求,加快推进焦化行业废气污染防治工作,系统指导和规范焦化脱硫废液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由兰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起,共同开展标准立项研究工作。

1.2协作单位

本标准制定工作由兰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甘肃罡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中再联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制定。

2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成立编制组

2023年11月,项目牵头单位兰州大学召开了标准编制启动会,并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小组成员由各协作单位中熟悉脱硫废液产生、利用处置过程及污染物控制情况的技术骨干组成。

1.3.2形成标准草案及初稿

编制组成员分工合作,一方面深入全国焦化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另一方面广泛查阅、收集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文献和技术指南等资料,结合我国焦化行业脱硫废液主要成分和产生、利用现状,确定上下游产业链支撑结构,开展焦化行业脱硫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比研究,研发脱硫废液高值化利用技术,确定了各项关键技术指标,最终于2024年7月形成了该标准草案。

2024年7月到2024年11月期间,编制组成员通过大量实验对草案中各环节开展循环实验,根据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草案,最终于2024年12月形成初稿及其编制说明。

1.3.3团体标准立项

2024年1月21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于线上组织召开了《焦化行业脱硫废液利用技术指南(高级氧化-提盐)》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邀请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立项评审委员会。与会专家听取了标准编制单位对标准编制过程和内容的介绍,审查了标准立项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并同意立项。2024年4月,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3

二、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依据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制订,根据我国焦化行业产生脱硫废液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国内通用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本着促进高值化资源利用技术进步,迎合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确定了焦化行业脱硫废液利用技术的关键指标及产品标准,保证该标准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本标准与涉及到的相关标准协调一致,以焦化行业脱硫废液利用过程中收集、生产、流通和管理之间的协调性,增强标准的实用价值,进一步推进我国焦化行业脱硫废液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进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焦化行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规范脱硫废液综合利用,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