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康保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河北省康保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A。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他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有诸多教育思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分别作了解释;朱熹对教育也有很多论述。
3.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获得知识而努力学习,这属于()。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答案:B。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为获得知识而学习属于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交往内驱力表述不准确。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A.从众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马太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B。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成绩。从众效应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马太效应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晕轮效应是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5.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答案:D。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向等。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答案:B。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法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7.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A。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对全面发展教育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体育是增强体质;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9.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题干中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体现了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答案:C。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这都体现了创造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