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任务16 机油泵的认识与拆装教案.docx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教案
科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课题
任务10机油泵的认识与拆装
学习内容
汽车发动机机油泵的认识与拆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机油泵的功用和结构组成;
2.能按规范要求熟练完成机油泵的拆装;
3.知道并能够狗规范完成机油泵检查的项目;
4.知道润滑系统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2.能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机油泵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教学重点
能够规范完成汽车机油泵的拆装与检查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检查和判断汽车机油泵各部件的技术状态
教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
学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
教学教具
整车平台、实训工量具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完成课前任务书和虚拟操作考核,按成绩异质分组,做好知识和组织准备。根据课前测试与反馈,统计出学生课前学习的易错点和难点,调整并定位本课重难点。
情境创设
任务分析
车主描述
顾客的2016款威朗三厢15S自动进取型轿车,车辆行驶里程10万km,购买于2017年10月。在行驶过程中,仪表上红色机油压力警示灯突然点亮,同时发动机伴随有“嗒、嗒”的异响出现,客户立即熄火停车,拖车进店检修,请维修站仔细帮忙检查一下,导致故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分析
根据车主提供的信息,维修人员对车辆进行了初步检查,发动机机油液位正常,拆卸机油压力传感器连接机油压力表,测量结果显示怠速时机油压力明显低于维修手册给出的标准值。从测量结果可以分析出,发动机内部机械部件故障,发动机内部机油润滑管路堵塞或泄压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机油压力指示灯异常点亮,因此需要拆卸发动机相关部件再做进一步检测才能确定故障原因。
结构原理
理论必知
1.润滑系统的工作过程
润滑系统工作时,机油泵经过集滤器、油管将机油从油底壳吸入、增压沿油道经过滤清器,送到发动机各个部位。然后,润滑油进入发动机各个部位,形成一定压力油膜,确保发动机各部件间的间隙得到充分的润滑,减少部件的磨损和摩擦。最后,润滑油回流到油底壳中,通过油底壳的油管输送到油冷器中,通过水冷或风冷等方式降温,以保持发动机内部温度的稳定。油底壳的设计可以使得润滑油不断循环,保证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持续运转。
润滑系统
2.机油泵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1)机油泵的作用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部件的运动表面上。
(2)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中使用的机油泵,通常采用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这两种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容积变化使低压油变成高压油,因此也称为容积式机油泵。
3.机油泵的分类
机油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另一种是转子式机油泵。
(1)啮合齿轮式机油泵汽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机油泵为齿轮式机油泵,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式油泵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体积小。
图16-5齿轮式机油泵
(2)转子式机油泵转子式机油泵是利用内外转子压送润滑油,又叫次摆线齿轮泵。转子式机油泵主要由内、外转子,机油泵体及机油泵盖等零部件组成。摆线转子泵系采用内外转子啮合的结构,齿数少,结构尺寸紧凑,不借助其他隔离元件便能形成密封腔,其零部件数量少。
转子式机油泵
小组合作
任务实施
1.学生小组合作,按计划拆卸检查汽车机油泵。在操作过程中遇问题,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查阅相关技术文件,视频等。在老师讲解操作问题时,暂停操作并认真听讲和学习。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大提升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2.教师提示实车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性、规范性;教师组间巡视各操作小组实时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操过程中的多发问题、难点问题,融入安全意识和7S理念的渗入。
作业工单
作业步骤
步骤名称
技术要点
潜在失效模式
1
拆卸机油挡板螺栓
先预松,后拆卸螺栓
挡油板掉落
2
取下机油挡板
接触面朝上摆放
挡板损坏
3
固定曲轴
正确使用工具
无法拆卸
4
拆卸传动带轮螺栓
正确使用扭力扳手,先预松,后拆卸
螺栓损坏
5
取下正时传动带轮
正确摆放
6
取消曲轴固定
正确作业
7
拆卸法兰盘
由内向外,对角拆卸
零部件变形
8
拆卸链条张紧器
先预松后拆卸
张紧器损坏
9
拆卸机油泵螺栓
螺栓两边到中间拧松
机油泵脱落
10
取下机油泵
11
检查机油泵情况
观察外观完好性和密封性
机油压力异常
12
拆卸机油泵链轮
预松后拆卸,注意保护齿轮
机油泵损坏
13
分解机油泵泵体
对角预松后拆卸
机油泵密封性损坏
14
拆卸集滤器
先预松,后拆卸
集滤器安装不到位
15
检查机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