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低碳建设指南》(编制说明编写要求).docx
1
《工业园区低碳建设指南》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是我国迈向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抉择。“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阶段与窗口期,也是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五年,工业领域的降碳减排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历史进程之中,传统行业占比仍相对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能源结构呈现出偏煤态势,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的污染难题亦未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较为紧迫,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面临重重困难,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方向,绿色经济已然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根据《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3)》,我国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有2543家,
80%的工业企业已集中在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
2
50%以上,碳排放占全国的31%,工业园区肩负着实体经济和降碳减污的重大使命。
河南省作为工业大省,共拥有各类小微产业园1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县级开发区187家。其中以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引
擎,对全省的工业增长贡献超过80%。然而,这些园区在发展进程中普遍遭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碳排放强度高以及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等困境。当前,现有国家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暴露出部门间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约束效力不足等问题,难以精准适配河南园区多样化、差异化的低碳转型诉求。鉴于此,结合河南省独特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状况,亟需构建一套更为严格且贴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标准体系,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建设提出要求,为工业园区低碳建设提供坚实、科学且具针对性的依据,
助力园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2024年6月,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函〔2024〕88号),《工业园区低碳建设指南》被列入
3
2024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立项编号为
20242110016。该标准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是: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河南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中豫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的规定起草。其编制原则主要体现为目的性、科学性、适用性、协调性和客
观性。
目的性原则。以促进河南省工业园区的低碳化建设和改造为目的,对工业园区低碳建设的设施低碳化、能源设施低碳化、生产方式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运营管理低碳化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指导。
科学性原则。编制组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收集和分析,系统研究国内、外不同行业低碳园区评价的要求,并结合国家整体政策导向,对工业园区低碳化建设工作进行指
导,力求可操作性强、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适用性原则。本文件的编制充分考虑工业园区低碳建设的设施低碳化、能源设施低碳化、生产方式低碳化、生
4
活方式低碳化、运营管理低碳化的要求,确保标准切实可行、易于实施,为园区开展低碳工作指明方向。
协调性原则。本文件与现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协调一致,无相悖之处。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及趋势。
客观性原则。编制的标准向省、市行业监管机构、社会团体、高校、企业、行业内专家、标准化专家等进行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的建议,保证标准的科学
性、客观性。
三、编制过程
(一)工作启动阶段
2024年6月,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组织各起草单位,召开《工业园区低碳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内
部启动会,抽调行业专家,组建起草组,讨论了标准的主要结构和框架,对标准的工作进度、任务分工、调研计划
等进行了安排。
(二)调研收资阶段
2024年7月-9月,工作组同志按照调研计划,赴洛阳市、新乡市、三门峡市、信阳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同当地开发区负责同志交流座谈,收集开发区低碳建设经验做法相关资料,听取对于工业园区低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