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一、工作简况
据统计,我国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二氧化碳
排放约占全国的31%,是我国“双碳”目标的主战场。2021年10月24
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重点实施工业领域
碳达峰行动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
现碳达峰。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生产的中心,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
国”转型。因此,在发挥我国工业以及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大作用的同时,统筹推进工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是落实《2030年前碳
达峰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
此标准将从工业园区的碳排放核算、碳达峰目标的确立、碳达峰工
作指标体系的建立、碳达峰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园区内企业碳达峰指
导意见等方面规范《工业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为相关工业园区编制方
案提供参考指导。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随后重
点行业实施方案,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
障方案也相继出台。目前,国家层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
步趋于完善,31个省区市均已制定了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
然而,如何把国家和地区的“双碳”战略部署落实到工业园区及企业层
面,并做到与园区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发展战略系统结合、协调推进,
仍然具有一定挑战性。从这一角度看,此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满足了工业
园区碳达峰前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必要性,标准的推广具有
可行性。
编制协作单位: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国网(北
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
有限公司、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北京国电智通节能环保公司。
2
主要起草人:
二、工作主要过程
(一)前期准备
行业调研:工业园区是为了实现工业发展目标,由企业或政府创
立的特殊的区位环境,由众多通过交换相互生产的产品、技术等要素
进行内外部贸易的企业组成的体系。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产业园区约15000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工业
园区2543家,多数位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贡献了全国一
半以上的工业产值,其他各级园区更是多达上万家。2019年工业增加
值317108.7亿元,约占GDP的32%。据统计,我国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
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的31%,是我国“双碳”
目标的主战场。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和探索阶段(1979-1989年)、快
速推进阶段(1990-1996年)、发展新阶段(1997年以后)和低碳转型
阶段(2000年至今)等几个阶段(见表1-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有着巨大矛盾,我国于2000年开始进行
生态园区建设的探索,许多地方积极创建“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
园区”,关注全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园区宜居环境。目前,虽
然水平式扩张特点明显,但我国的工业园区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
位、纵深化发展的新格局。
表我国工业园区主要类型划分
序号划分依据园区类型
国家级工业园区
省级工业园区
一行政级别
市级工业园区
县乡级工业园区
二园区功能经济技术开发区
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出口加工区
自由贸易区
保税区
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