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pdf
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
重要概念:
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
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学科。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它侧重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
和后果以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主要依据于一定的前提
假定以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
情况做出预测。
规范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价值
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曲线的形式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果。它表明在既定经济资源和生产
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又叫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
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需求: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弹性: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均衡价格;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消费者均衡:当消费者买进一定量的一种商品X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Y
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和Y的价格之比,这是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最大值,
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供求规律:在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
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
变化。
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如果产品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扩大而上升,
则称规模不经济。
外部经济(范围经济):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有拥有的生产
和成本的优势。
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
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及税金等。
隐含成本: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
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
比例,这就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对不同
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指参与博弈的每一局中人在给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上策所构成的一种策略组
合。
逆向选择:指在信息不对称,参与交易的一方隐藏只有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导致对自己有利而对方受
损的现象。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例如,国防、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