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概念联线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
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
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
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
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