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docx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欧亚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答案:B
2.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答案:D
3.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
A.浅源、深源两类
B.浅源、中源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深源、中源两类
答案:C
4.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个。
A.2
B.1
C.3
D.多个
答案:B
5.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A.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答案:A
6.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A.震中
B.震源
C.烈度
D.震级
答案:B
7.地震三要素是()。
A.震中、烈度、震级
B.震源、震中、震级
C.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
D.震源、震级、震中
答案:C
8.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的建(构)筑物破坏,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是()。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构)筑物抗震设计不合理
C.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D.上述所有原因
答案:D
9.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A.次生灾害
B.直接灾害
C.诱发灾害
D.地震灾害
答案:B
10.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
A.次生灾害
B.诱发灾害
C.直接灾害
D.间接灾害
答案:D
11.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
A.乡镇
B.森林
C.城市
D.偏僻农村
答案:C
12.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D.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答案:A
13.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倍。
A.10
B.20
C.32
D.5
答案:C
14.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日
B.3个月
C.1年
D.2年
答案:B
15.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1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多次,一般情况下,()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0级
B.3.0级
C.4.0级
D.5.0级
答案:B
1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昇
D.蔡伦
答案:B
17.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为“防灾减灾日”。
A.4月22日
B.5月12日
C.7月11日
D.8月8日
答案:B
18.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A.Ⅷ
B.Ⅺ
C.Ⅸ
D.Ⅻ
答案:D
19.强震指的是()。
A.8.0级及其以上地震
B.7.0级及其以上地震
C.6.0级及其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
D.5.0级及其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答案:C
20.地球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形成的原因是()。
A.火山爆发
B.地下的鳌鱼翻身
C.岩层断裂错动
D.滑坡、泥石流
答案:C
2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迅速躲在桌子下
C.蹲在地上
D.坐在座位上不动
答案:B
22.地震发生时,在室外躲避应选择开阔地带,以下地方最不安全的是()。
A.广场
B.操场
C.立交桥
D.公园
答案:C
23.在家里发生地震时,若住在平房,应()。
A.迅速跑到屋外空旷处
B.躲在柜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C.立即躲到窗户下
D.立即躲在桌子旁
答案:A
24.地震发生时,在高楼中的人员应选择()避震。
A.躲在窗户下
B.乘坐电梯下楼
C.就近躲在坚固的家具旁
D.跑到阳台上
答案:C
25.地震发生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及时返回室内
D.避开吊灯、广告牌等悬挂物
答案:C
26.地震发生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