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25部编版)第五单元第20课 伤仲永》导学案.doc
第PAGE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25)第五单元第20课伤仲永》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伤仲永》学案编写者:庄丽瑜
班级姓名号数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
一、文学常识内容填空:
作者,北宋、、,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二、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的字注音。
隶()?扳()?谒()?邑()矣()?泯()????
称()?焉()?
三、试着用“/”划分节奏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⑥余闻之也久。
四、积累文言字词。
1、明确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奇:(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3)父利其然也:?利:(4)忽啼求之:啼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6)父异焉:异:
2、明确重点词语词义:
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
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
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⑨泯然众人矣?泯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族:
3、对一词多义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1)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3)余闻之也久:??????
(4)不能称前时之闻:????(5)或以钱币乞之:
于:(1)环谒于邑人:???(2)于舅家见之:???
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
自:①并自为其名:②还自扬州:
闻:①余闻之也久: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①或以钱币乞之: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可以为师矣:④宁可以急相弃邪
4、辨析古今异义词
(1)未尝识书具(古义:今义:)
(2)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
(3)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
(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
(5)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五、翻译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