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pptx
神童:出生书香门第,宦官家庭。8岁读《经史》《大学》13岁作《知觉辨》,15岁出版诗集。中年:38岁第六次会试,考中进士。47岁提出改革主张,遭排挤,辞官回乡。晚年:丹阳云阳书院教书,欲辞教职,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未成行,病逝。
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龚自珍指即兴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己亥年,这里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学诗人之风骨,守以中国魂体裁:七言绝句
基础知识壹
知识链接《己亥杂诗》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ɡuǐyínmǎoyǒu古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把天干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合,共60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如:甲子年、乙丑年等,其中红色字组合就是己亥年。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作者简介
诗歌解读贰
古诗原文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jǐhàixiáyín龚(gōng)自珍?jí
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广阔,体现诗人之豪放洒脱。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离开何处?何人?诗歌解读离愁:辞官,离开京城之愁。也意味着离开职位之愁,无法再为京城为国效力,于职位救国救世之愁。这种愁不同于凄凄惨惨的愁,它是刚性的——豪气、傲气!描写复杂情感不单指离京的时间,而是象征着当时的国运与局势。诗人是怎样写“离愁”的?
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代指诗人】东指:指向自己东边的家乡。【轻松愉悦】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天涯:指自己家乡,也指天边遥远之处。对朝廷的眷恋,对国事的忧念。动作描写:东指天涯这个动作也充满了豪气,呼应浩荡离愁。就是诗歌解读叙事悲壮洒脱
诗歌解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言外之意: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比喻“红”借花之红色代花。议论抒情积极奉献
问题探究叁
思考问题1.诗中哪个字能直接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愁离离职之愁、离京之愁无法救国济世之愁浩荡愁绪广阔无边,却也豪气万丈
思考问题2.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已亥杂诗白日(斜):天涯(远):落红(叹):春泥(护):人生之衰,国势之颓;漂泊之远,回归之疾;身世之叹,不舍之情;死而不已,无私奉献。
思考问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离别京城、告别好友的忧伤。用晚景衬托离愁。“浩荡”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同时“白日斜”隐喻当时国势渐颓。另一方面,是离开令人窒息的黑暗朝廷的喜悦。总之,这两句诗使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如: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问题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传达了怎样的哲理和衍生意义?哲理:①“落红”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展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落花成为培育下一代的养料,生命在新枝身上得以延续,这是大自然新旧交替、生生不息的规律。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思考问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离别的忧伤,解甲归田的惆怅归途的轻松愉快与豪迈无私奉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5.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主旨探究肆
主题意义这首七言绝句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表达诗人离京的复杂感情,表达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以天下为己任,风骨千古流传,永垂不朽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拓展练习伍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课后练习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